预防痔疮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久坐久蹲;注意肛门卫生,保持清洁、选择合适卫生用品;适度运动,坚持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不动;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
一、合理饮食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像苹果、香蕉、梨等)以及全谷类食物(例如燕麦、糙米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而便秘是引发痔疮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可使粪便性状改善,降低痔疮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膳食纤维的需求有所差异,一般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在25~30克左右,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如学龄前儿童每天约15克左右。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食物,以及过量饮酒。这些食物会刺激肛门直肠部位的血管,导致血管充血扩张,增加痔疮发生几率。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应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有辛辣饮食偏好的人群需逐渐调整饮食习惯。
二、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排便,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一般建议晨起后或餐后半小时左右尝试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内。儿童排便时间也应尽量规律,家长可帮助幼儿养成定时坐便盆的习惯,但避免强制幼儿长时间蹲坐。对于有便秘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定时排便,通过生物钟调节使肠道形成良好的排便反射。
2.避免久坐久蹲:避免长时间保持蹲位或坐位,如长时间打游戏、久坐办公室等。久坐久蹲会使肛门直肠部位静脉回流受阻,增加痔疮发生风险。工作中久坐的人群,每隔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简单的走动或做些拉伸动作;对于儿童,应避免长时间让其处于蹲坐玩耍等姿势,适当活动身体。
三、注意肛门卫生
1.保持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清洗时要注意水温适宜,一般37~40℃左右为宜。女性经期更要注意加强肛门清洁,及时更换卫生用品。对于婴幼儿,家长在每次便后要用柔软的湿巾轻轻擦拭,然后用温水清洗,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及痔疮相关问题。
2.选择合适的卫生用品:使用柔软、透气性好的卫生纸,避免使用粗糙、过硬的卫生纸擦拭肛门。对于sensitive皮肤人群,可选择含有润肤成分的卫生纸。
四、适度运动
1.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肛门直肠部位的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痔疮。不同年龄段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年轻人可选择较为激烈的运动方式,而老年人则适合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儿童每天应保证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通过玩耍、奔跑等方式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2.避免长时间不动:对于因工作等原因需要长时间静止的人群,如长途乘车、坐飞机等,应适时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屈伸腿部、转动腰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痔疮发生可能。
五、控制体重
1.维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肥胖会增加腹压,压迫肛门直肠部位的血管,易诱发痔疮。计算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为18.5~23.9。对于超重人群,应制定科学的减重计划,逐渐减轻体重,避免快速减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孕妇在孕期要注意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因体重过度增加引发痔疮等问题,一般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5千克左右较为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