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化脓时局部有疼痛加剧、红肿范围扩大及皮肤温度升高、可触及波动感等表现,全身有高热等症状;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发现液性暗区、评估脓肿位置和大小,MRI对复杂情况更具优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升高。
一、症状表现方面
(一)局部症状
1.疼痛加剧:乳腺炎初期可能有乳房胀痛,当化脓时疼痛会明显加重,呈搏动性疼痛,这是因为脓液积聚使局部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对于哺乳期女性,这种疼痛可能会影响哺乳,且疼痛程度较未化脓时显著增加。
2.局部红肿范围扩大且皮肤温度升高:乳房局部红肿的范围会逐渐增大,皮肤温度比周围正常组织明显升高。通过触摸可以感觉到局部发热,这是由于炎症部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以及炎症反应导致的。例如,原本只是乳房某一小区域红肿,化脓时红肿区域会向周围扩散。
3.可触及波动感:这是判断乳腺炎化脓较典型的体征。当脓肿形成到一定程度时,用手触摸乳房病变部位可以感觉到波动感,就像触摸含有液体的囊一样。但需要注意的是,肥胖患者或者乳房组织较致密的人群可能波动感不明显,需要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8.5℃以上,而且发热持续不退。这是因为化脓后炎症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对于哺乳期女性,发热可能会影响乳汁质量,需要及时处理。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患者会感觉乏力、精神不振等。
二、影像学检查方面
(一)超声检查
1.能发现液性暗区:超声检查是判断乳腺炎是否化脓的常用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清晰地看到乳房内是否有液性暗区,液性暗区的出现提示有脓液积聚。液性暗区的形态、大小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脓肿的情况,比如暗区的边界是否清晰等。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乳房状况的患者,超声检查都可以较为准确地发现液性暗区。例如,年轻哺乳期女性患乳腺炎时,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是否化脓。
2.可评估脓肿位置和大小:超声还能确定脓肿的具体位置,是位于乳房的浅部还是深部,以及脓肿的大小等。这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非常重要,比如决定是保守治疗还是需要进行切开引流等操作。对于有基础乳房疾病史的患者,超声检查同样能准确评估化脓情况。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对于复杂情况更具优势:在一些不典型的乳腺炎化脓情况,或者需要更精确评估脓肿范围等情况下,MRI检查可以发挥作用。它能够更清晰地显示乳房组织内的脓肿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超声检查难以判断或者乳房结构复杂的患者。例如,乳房内有多个脓肿或者脓肿位置较特殊时,MRI可以更准确地呈现。但MRI检查相对超声检查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是在超声等检查难以明确时才考虑使用。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会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会明显增高。这是因为体内存在感染,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多来对抗感染。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表现可能相似,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例如,儿童患乳腺炎时,血常规也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但要注意与儿童其他可能的感染性疾病相鉴别。
2.C反应蛋白(CRP)升高: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时,CRP会迅速升高。乳腺炎化脓时,CRP水平会明显升高,而且其升高的程度往往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通过监测CRP的变化,也可以辅助判断乳腺炎是否化脓以及病情的进展情况。对于哺乳期女性,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较明显,需要积极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