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有局部症状(乳房红肿热痛、有肿块)和全身症状(发热),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哺乳调整、休息饮食)、局部处理(热敷、冷敷)、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应用),特殊人群中哺乳期女性要注意哺乳卫生等,中老年女性需警惕其他乳腺病变,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糖并谨慎处理。
一、急性乳腺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乳房红肿热痛:患病乳房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伴有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例如,初产妇可能在哺乳后很快出现乳房某一象限的红肿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可能扩大。
肿块:可触及乳房内有边界不清的肿块,质地较硬,压痛明显。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如青年女性和中老年女性,肿块的表现可能类似,但原因可能有所不同。青年女性多因乳汁淤积等原因,中老年女性则需警惕其他病变可能,但急性乳腺炎时主要是炎症导致的肿块。
2.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发热的情况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炎症越重,发热越明显。对于哺乳期女性,发热可能在哺乳后更为明显,同时可能伴有寒战等表现。
二、急性乳腺炎的处理
1.一般处理
哺乳调整:如果是哺乳期女性,要保持乳汁的通畅排出。可以增加哺乳次数,让婴儿充分吸吮患侧乳房,也可以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都适用,婴儿的吸吮或吸奶器的使用能有效缓解乳汁淤积,减轻炎症。例如,对于初产妇,由于经验不足,更需要指导正确的哺乳和挤奶方法。
休息与饮食: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的女性,更要强调休息的重要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恢复。
2.局部处理
热敷:在炎症早期,可以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乳房,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消肿。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热敷时更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防止出现烫伤后难以愈合的情况。
冷敷:在炎症急性期,若局部红肿明显,可适当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冷敷的时机,一般在炎症初期红肿热痛明显时使用。
3.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应用:当病情较重,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或局部感染加重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病原菌的种类来决定,一般优先选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抗生素。但要注意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用药差异,对于儿童哺乳期女性,要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哺乳期相对较为安全,但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人群,要特别注意哺乳卫生,每次哺乳前后要清洁乳头。同时,要注意保持乳汁排出通畅,避免乳汁淤积。如果出现乳头皲裂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细菌通过皲裂处侵入乳房引起感染。
2.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女性患急性乳腺炎时,除了考虑乳汁淤积等因素外,还要警惕是否有乳腺其他病变的可能。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如乳腺超声等,以排除乳腺肿瘤等疾病。如果出现乳房肿块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愈合。所以糖尿病合并急性乳腺炎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治疗糖尿病,同时按照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在局部处理和抗感染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感染加重等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