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排便习惯,包括定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加强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深蹲运动等;积极治疗便秘、慢性咳嗽等相关疾病;注意日常生活保健,避免久站久坐、注意腹部保暖,以此预防脱肛等问题。
避免用力排便:当有便意时要及时排便,不要忍便。如果排便困难,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玉米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使排便更顺畅,减少排便时的腹压。对于老年人,本身肠道蠕动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缓泻剂来辅助排便,但要避免自行滥用泻药。
加强盆底肌肉锻炼
凯格尔运动:无论男女都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来锻炼盆底肌肉。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休息3-5秒,如此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对于女性来说,妊娠、分娩可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损伤,通过凯格尔运动可以帮助恢复盆底肌肉功能,预防脱肛;对于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功能可能减退,凯格尔运动也有助于维持盆底肌肉健康。儿童一般不需要进行成人式的凯格尔运动,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类似动作来锻炼,比如让儿童做收缩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缩几秒后放松,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其他盆底肌肉锻炼方式:还可以进行深蹲运动,深蹲时盆底肌肉会有收缩和放松的过程,每次深蹲保持10-15秒,然后缓慢站起,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2-3组。不过儿童进行深蹲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可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适当的深蹲练习。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治疗便秘:便秘是导致脱肛的常见诱因之一,前面提到的通过饮食调整等方式预防便秘,如果便秘情况较严重,如长期慢性便秘,需要积极治疗。可以在医生评估下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比如一些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但要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因为刺激性泻药可能会损伤肠道黏膜,进一步影响肠道功能。对于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所以这类患者要积极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通过补充甲状腺素等药物使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改善胃肠蠕动功能,预防脱肛。
治疗慢性咳嗽:长期慢性咳嗽会增加腹压,容易诱发脱肛。如果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导致慢性咳嗽,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要遵循正规的哮喘治疗方案,包括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咳嗽发作次数。对于儿童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导致长期咳嗽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积极治疗,避免咳嗽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咳嗽,增加脱肛的风险。
注意日常生活保健
避免久站久坐: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影响盆腔血液循环,增加腹压。比如从事教师、售货员等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要每隔一段时间就活动一下,进行深蹲、踮脚等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盆腔充血。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久坐后要定时起身活动,每坐1小时左右就站起来走动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放松身体。儿童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比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时要定时让孩子起来活动。
注意腹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痉挛等不适,导致腹压变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要重视腹部保暖,可以适当多穿一些腹部有保护的衣物,如肚兜等。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预防因胃肠道不适引起的腹压变化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