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囊肿需通过病史采集(考虑年龄、月经、生育史及症状)、体格检查(腹部及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测定)及腹腔镜检查来综合诊断,其中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良恶性的金标准。
一、病史采集
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附件囊肿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附件囊肿需考虑生理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的可能,而育龄期女性附件囊肿要警惕巧克力囊肿(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肿瘤等;绝经后女性附件囊肿则更需排除恶性肿瘤。
2.月经史:了解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例如,巧克力囊肿患者常伴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且可能存在月经失调,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3.生育史:有无不孕、流产等情况。有不孕史的女性附件囊肿需排查是否与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导致不孕的因素相关。
4.症状表现:询问是否有下腹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如隐痛、胀痛、绞痛等)、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与月经的关系等。若附件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可出现突发的剧烈下腹部疼痛。
二、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观察腹部有无隆起,触诊下腹部时了解附件区域有无包块,包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等。如果是炎性包块,通常有明显压痛;而卵巢肿瘤质地一般较硬,活动度可能受限。
2.妇科检查:进行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了解子宫、附件的情况。可以触摸到附件区的肿块,评估肿块与子宫的关系、肿块的边界等。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巧克力囊肿,在妇科检查时可触及与子宫粘连、固定的囊性包块,有触痛。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B型超声:是附件囊肿诊断的常用方法。通过超声可以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囊实性等情况。一般来说,生理性囊肿多为单侧、壁薄、直径通常小于5cm的无回声区,且多在月经干净后缩小或消失;而卵巢肿瘤超声表现多样,可为囊实性或实性包块,边界可能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以检测囊肿内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囊肿的性质。恶性肿瘤通常血流信号较丰富。
2.CT检查: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怀疑有盆腔转移的情况,可进行CT检查。CT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附件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囊肿的良恶性。例如,可发现附件囊肿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对于附件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在判断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区分囊实性病变等方面具有优势。
四、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
CA125:常用于卵巢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一般来说,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常升高,但一些良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
AFP:对卵巢内胚窦瘤有特异性价值,若AFP升高,结合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内胚窦瘤。
HCG:对于妊娠相关的附件囊肿(如葡萄胎相关的卵巢黄素化囊肿)有诊断意义,HCG水平会升高。
CE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可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指标。
2.激素水平测定:对于考虑与内分泌因素相关的附件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可测定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激素水平。例如,卵泡囊肿患者可能存在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的情况。
五、腹腔镜检查
对于通过上述检查仍难以明确诊断的附件囊肿,可考虑腹腔镜检查。腹腔镜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盆腔内附件的情况,还可以在直视下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囊肿的性质,是诊断附件囊肿良恶性的金标准之一。例如,对于外观难以判断良恶性的附件包块,通过腹腔镜活检可明确其病理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