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可发生于特定年龄,发病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有关,有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临床表现,可通过超声、宫腔镜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方式,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育龄女性备孕需积极就诊,绝经后女性息肉要重视随访,有妇科炎症人群要积极治炎防息肉。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它可发生于青春期后至绝经期的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5岁以上的女性。其发病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一)雌激素水平
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若体内雌激素水平持续处于较高状态,就容易刺激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息肉。例如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肥胖等情况可能导致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风险。肥胖女性体内脂肪较多,脂肪会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使得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从而更易引发子宫内膜息肉。
(二)炎症刺激
长期的妇科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等蔓延至子宫内膜,会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引发炎性反应,进而促使息肉形成。比如一些女性不注意个人卫生,导致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就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一)异常子宫出血
这是子宫内膜息肉较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例如有些女性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原本28天左右的周期变为20天左右,或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等情况。
(二)不孕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导致不孕。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如果长时间备孕不成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子宫内膜息肉等宫腔病变的可能。
(三)其他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
四、诊断方法
(一)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宫腔内异常回声团,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子宫内膜息肉,但有时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例如较小的息肉可能超声难以清晰显示。
(二)宫腔镜检查
这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还可以在宫腔镜下进行息肉的活检,明确其性质。比如通过宫腔镜能准确发现位于子宫角等隐蔽位置的息肉。
五、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息肉,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由于其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可以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比如每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了解息肉的变化情况。
(二)手术治疗
1.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适用于有症状的息肉患者。通过宫腔镜将息肉摘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在去除息肉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子宫的损伤,保留生育功能。
2.刮宫术:对于多发息肉或复发息肉,可考虑刮宫术,但相对宫腔镜手术,其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可能稍大一些。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若患有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影响怀孕,所以有备孕计划的女性应积极就诊,根据息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在治疗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备孕指导,比如在术后适当时间监测排卵等,以提高受孕几率。
(二)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出现子宫内膜息肉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虽然部分可能自行消退,但也有一定恶变风险,所以需要密切随访,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三)有妇科炎症人群
本身有妇科炎症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息肉,所以这类人群要积极治疗妇科炎症,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减少病原体对子宫内膜的刺激,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