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与痛风在病因、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面存在不同。腱鞘炎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致腱鞘无菌性炎症,症状为病变部位疼痛等,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多无异常,影像学可见腱鞘炎性改变,治疗分非药物、封闭及手术;痛风因尿酸代谢紊乱致尿酸盐结晶沉积,症状多突然发作关节剧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升高等,影像学有尿酸盐结晶等表现,急性发作抗炎止痛,缓解期降尿酸。
一、病因方面
腱鞘炎:多因慢性劳损引起,如长期反复从事手部劳作的人群,像键盘操作员、织毛衣者等,手指频繁屈伸,肌腱与腱鞘不断摩擦,导致腱鞘发生无菌性炎症;也可由急性外伤引发,例如手部受到突然的扭伤等。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上长期重复性手部动作是重要诱因,有相关手部外伤病史者易患。
痛风:主要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所致。多见于中年男性,绝经后女性也有一定患病率,生活方式上高嘌呤饮食(如大量摄入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等是常见诱因,有家族痛风病史者患病风险较高。
二、症状方面
腱鞘炎:常见症状为病变部位疼痛、压痛、肿胀,可摸到硬结,活动时伴有弹响或卡顿,如屈指肌腱腱鞘炎会出现手指屈伸困难,晨起或休息后开始活动时症状较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频繁活动后又加重。各年龄段因劳损程度不同症状表现有差异,儿童较少患腱鞘炎,多与外伤相关,成人则与日常劳作方式密切相关。
痛风:常突然发作,多在夜间或清晨发病,首发症状多为第一跖趾关节剧烈疼痛,随后可累及踝关节、膝关节等其他关节,疼痛剧烈,呈刀割样、撕裂样,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时更易发作,男性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后,女性绝经后发病风险增加,高嘌呤饮食后易诱发急性发作。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腱鞘炎:一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多无明显异常,关节液检查无尿酸盐结晶。各年龄、性别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围绕排除其他炎症性疾病,通过这些检查来明确是否为无菌性的腱鞘炎症。
痛风:血尿酸测定是重要指标,血尿酸水平通常升高,关节液检查可发现尿酸盐结晶,部分患者发作期白细胞计数可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血尿酸升高的机制虽相似,但因生活方式等差异,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有别。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腱鞘炎:超声检查可见腱鞘增厚、滑膜增生等,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腱鞘水肿、积液等情况,各年龄段患者影像学表现主要是腱鞘局部的炎性改变,儿童腱鞘炎影像学检查需考虑外伤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痛风: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强回声团,双能CT能更清晰显示尿酸盐晶体,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晚期可见关节破坏等改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病程长短不同,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男性痛风患者病程较长者更易出现关节破坏等表现。
五、治疗方面
腱鞘炎: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休息、减少病变部位活动、局部热敷等,也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药物注射),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有差异,儿童腱鞘炎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成人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生活方式上需纠正重复性手部动作。
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抗炎止痛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秋水仙碱等药物,缓解期需进行降尿酸治疗,如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药物选择上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例如儿童痛风极为罕见,主要针对成人及绝经后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降尿酸药物,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