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转变或开始即呈慢性炎症,有皮肤损害特点(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症状(程度顽固、夜间加剧及搔抓致继发损害)、发病部位多样(手部、小腿、面部、外阴及肛门周围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需针对性护理。
皮肤损害特点
皮肤增厚:皮肤纹理加深、粗糙,可出现苔藓样变,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表皮及真皮浅层发生显著增生,皮肤质地变得坚韧,就像皮革一样。例如,手部慢性湿疹患者的手部皮肤会明显增厚,触感粗糙。
苔藓样变:表现为皮肤局部斑块状增厚,皮嵴隆起,皮沟加深,边界较清楚,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以小腿部位为例,慢性湿疹导致的苔藓样变区域,皮肤增厚且伴有剧烈瘙痒,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睡眠。
色素沉着或减退:由于炎症的持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呈现darkerthannormal的颜色,也可能出现色素减退,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变浅。比如面部慢性湿疹患者,在病情反复发作后,患处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影响外观。
瘙痒症状
瘙痒程度:慢性湿疹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感较为顽固,常常令患者难以忍受。这种瘙痒感在夜间往往会加剧,因为夜间人体的注意力相对更集中在皮肤的感觉上,而且激素水平等生理因素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瘙痒的感知。例如,很多慢性湿疹患者会在夜间因瘙痒而频繁醒来,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搔抓引起的继发损害:患者因为瘙痒会不断搔抓皮肤,从而引起一系列继发损害,如抓痕、血痂、鳞屑等。搔抓导致皮肤表面出现破损,容易引起出血,血液干燥后形成血痂;同时,搔抓还会使皮肤产生鳞屑,而且反复搔抓可能导致皮肤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比如肘部慢性湿疹患者,由于经常搔抓,肘部皮肤布满抓痕和血痂,并且伴有鳞屑。
发病部位的多样性
手部:手部是慢性湿疹的好发部位之一,与手部经常接触各种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化学品等)、频繁受到摩擦等因素有关。患者手部皮肤可出现干燥、粗糙、增厚、皲裂等表现,在做家务等接触刺激性物质后,症状往往会加重。例如家庭主妇由于长期接触洗洁精等洗涤剂,手部慢性湿疹较为常见。
小腿:小腿慢性湿疹也较为多见,可能与下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皮肤营养供应相对不足,以及长期站立等因素有关。患者小腿皮肤会出现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表现,且瘙痒明显,长期不愈可能影响下肢的外观和功能。
面部:面部慢性湿疹在一些过敏体质人群或接触面部过敏原(如化妆品、花粉等)的人群中较为常见。面部湿疹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增厚、脱屑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比如对某种化妆品过敏的女性,使用后可能引发面部慢性湿疹,出现面部皮肤的一系列异常表现。
外阴及肛门周围:外阴及肛门周围的慢性湿疹与局部潮湿、摩擦、搔抓等因素有关。患者会感到剧烈瘙痒,局部皮肤可出现肥厚、皲裂等情况,由于部位特殊,患者往往会因为尴尬而不敢及时就医,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慢性湿疹的表现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儿童慢性湿疹可能在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更为明显,因为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且喜欢用手接触各种物品,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女性由于可能使用更多化妆品等,面部慢性湿疹相对较多见;长期从事接触刺激性物质工作的人群,手部慢性湿疹的发生率可能更高;有过敏病史的人群,发生慢性湿疹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顽固。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避免过度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日常护理中要选择温和的护肤品;对于女性面部慢性湿疹患者,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化妆品;对于从事特殊职业接触刺激性物质的人群,要加强防护措施,减少皮肤与刺激性物质的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