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氧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保证婴儿休息与舒适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药物治疗用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氧疗根据吸氧指征及监测调整;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婴儿治疗需更谨慎,兼顾各方面影响。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环境
婴儿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居住环境要保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湿度适中(50%-60%),避免过多的刺激,如烟雾、花粉等,以减少对婴儿呼吸道的刺激,利于病情恢复。这是因为良好的休息和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婴儿体力的恢复,稳定身体的生理状态,减少因外界因素加重喘息等不适症状。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婴儿口鼻中的分泌物,可采用吸痰器等设备进行吸痰,也可以通过翻身、拍背等方式促进痰液排出。翻身和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一般手掌呈空心状,从婴儿背部下方开始向上、从两侧向中间轻轻拍打,每次拍3-5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保持呼吸道通畅能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加重喘息,因为气道堵塞会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婴儿缺氧加重喘息症状。
二、药物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
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通过激动呼吸道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有研究表明,沙丁胺醇能迅速改善婴儿喘息患者的通气功能,增加呼气流量。但需要注意婴儿的个体差异,部分婴儿可能会出现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使用时要密切观察。
抗胆碱能药物:像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其安全性相对较好,对婴儿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2.糖皮质激素
对于病情较重的婴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是一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较强,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喘息症状。研究显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有效改善婴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但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等副作用,使用后需帮助婴儿漱口。
三、氧疗
1.吸氧指征
当婴儿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降低(如低于90%)时,需要进行氧疗。氧疗可通过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进行,鼻导管吸氧时流量一般为1-2L/min,面罩吸氧流量可适当调高,一般为2-4L/min。通过氧疗纠正缺氧状态,因为缺氧会导致婴儿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加重喘息,影响各脏器的功能。
2.氧疗监测
在氧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婴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面色等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吸氧流量和方式,确保婴儿在安全有效的氧疗状态下,避免氧浓度过高引起氧中毒等不良后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婴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时要更加谨慎。在使用药物方面,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其未成熟脏器的影响,如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权衡炎症控制和药物副作用的风险。氧疗时要严格控制氧浓度和吸氧时间,避免因氧浓度过高导致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同时,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要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36.5-37.5℃),因为体温不稳定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加重呼吸负荷。
2.有基础疾病的婴儿
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婴儿,在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时,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在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心脏功能等的影响。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增加心脏的兴奋性,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婴儿要密切观察心率等变化;在氧疗时,要注意避免因氧分压的变化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心脏监护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