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竭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运动量随病情加重而减少,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端坐呼吸(肺淤血达一定程度不能平卧,肥胖及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者更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睡后憋气惊醒,被迫端坐,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等有关,高血压人群易出现);咳嗽、咳痰(劳力性呼吸困难基础上出现,坐位或立位可减轻,一般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合并感染呈脓性,不同年龄咳痰特点有别,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需警惕咯血);乏力、疲倦(心排血量降低致组织灌注不足,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期缺乏运动者更易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引起,老年人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时更明显)、心慌(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等所致,有心脏基础疾病病史者需警惕);少尿及肾功能损害(肾血流量减少致少尿,长期可致肾功能损害,合并糖尿病及老年人更易出现相关表现)。
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患者常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在生活方式方面,肥胖人群可能因体重因素更容易出现端坐呼吸,因为过多的体重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肺淤血情况;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端坐呼吸可能更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明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多于端坐休息后缓解。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使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阻力增大;仰卧位时肺活量减少,下半身静脉回流增多,致肺淤血加重有关。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能更易出现,因为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心脏对肺循环的调节。
咳嗽、咳痰、咯血
咳嗽、咳痰:咳嗽、咳痰是左心衰竭常见的症状,一般发生在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基础上,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咳嗽常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合并感染时,痰可呈脓性。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肺淤血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不同年龄人群的咳痰特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左心衰竭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咳痰可能表现为与成人相似的白色泡沫痰,但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易被忽视;老年人群可能因同时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咳痰症状可能更复杂,需要仔细鉴别。
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粉红色泡沫痰,是因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例如,长期左心衰竭导致肺循环压力持续升高,肺泡壁或支气管黏膜下血管破裂可引起咯血。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咯血症状时更应警惕左心衰竭的可能,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咯血等症状。
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乏力、疲倦: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所致。患者常感觉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可能因生理周期等因素,在病情变化时症状感知可能略有不同;在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乏力、疲倦的感觉,而左心衰竭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
头晕、心慌:头晕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心慌是由于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原因。老年人可能因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脑供血不足时头晕症状可能更明显;有心脏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头晕、心慌时应高度警惕左心衰竭导致的心脏功能异常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左心衰竭时,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少尿症状。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还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肾功能损害可能进展更快,因为糖尿病本身就可能影响肾脏的微血管,再加上左心衰竭导致的肾血流灌注不足,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同时,老年人由于肾脏本身的生理退变,在左心衰竭时更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的相关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