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喉咙痛需密切观察与监测体温、一般状况,进行家庭护理,包括饮食调整、局部护理,采用物理降温,出现症状严重或特殊人群情况要及时就医。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
对于儿童发烧喉咙痛的情况,首先要密切监测体温。不同年龄段儿童正常体温范围不同,一般而言,婴儿(3个月-1岁)直肠温度正常范围为36.5℃-37.5℃,口腔温度为36.2℃-37.3℃,腋下温度为35.9℃-37.2℃;幼儿(1-3岁)直肠温度36.1℃-37.8℃,口腔温度35.9℃-37.5℃,腋下温度35.8℃-37.4℃;学龄儿童(3岁以上)直肠温度35.9℃-37.6℃,口腔温度35.7℃-37.4℃,腋下温度35.6℃-37.2℃。当体温超过38.5℃时,可能会引起儿童不适,需考虑采取降温措施;若体温在38.5℃以下,以观察为主。
同时,要观察喉咙痛的程度,比如儿童是否能正常吞咽、是否有明显的咽部红肿、是否有疱疹或溃疡等表现,这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如疱疹性咽峡炎会有咽部疱疹,链球菌性咽炎可能有咽部脓性分泌物等。
2.一般状况监测
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若儿童虽然发烧喉咙痛,但精神状态尚可,能正常玩耍、进食等,一般情况相对较好;若儿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等,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及时就医。还要观察儿童的面色、呼吸情况等,面色是否苍白、呼吸是否急促等,呼吸急促可能提示存在呼吸道感染加重等情况。
二、家庭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
给予儿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喉咙痛的症状。例如,过烫的食物可能会损伤咽部黏膜,导致疼痛加剧。对于婴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
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喉咙痛,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可以让儿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
2.局部护理
对于喉咙痛的儿童,可以尝试用生理盐水漱口,生理盐水可以清洁口腔、减轻咽部炎症和疼痛。但要注意儿童年龄较小,不会漱口时可采用湿纱布擦拭口腔等方式。另外,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很重要,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有助于减轻喉咙干燥引起的疼痛。
三、物理降温方法
1.散热贴
可以在儿童额头贴上退热贴,退热贴中的成分可以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退热贴相对比较安全,适合各年龄段儿童使用,但要注意粘贴位置,避免粘贴在有毛发、伤口等部位。
2.温水擦浴
对于体温在38.5℃以下的儿童,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进行物理降温。擦浴时选择32℃-34℃的温水,擦拭儿童的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帮助散热。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0-15分钟左右,要注意保暖,避免儿童着凉。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1.症状严重情况
当儿童发烧喉咙痛伴有呼吸困难、吞咽极度困难、口唇发绀等情况时,提示可能存在喉部梗阻等严重问题,需立即就医。例如,急性会厌炎可能会导致儿童呼吸困难,是儿科急症,需要紧急处理。
若儿童发烧持续不退,体温反复超过39℃,或者喉咙痛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咽部肿胀明显、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如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
2.特殊人群情况
对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出现发烧喉咙痛的情况,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病情变化快,无论症状轻重都应立即就医。因为新生儿感染可能很快扩散,引发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的儿童,出现发烧喉咙痛时也应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使病情加重,需要更谨慎的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