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存在多方面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有剪刀步等多种异常姿势;反射异常包括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异常;智力、语言及感知觉障碍方面,约2/3患儿智力障碍,不少伴语言障碍,还可能有感知觉障碍,这些障碍均因脑部病变导致相关神经功能异常,不同患儿因个体差异表现有别。
运动发育落后: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方面均会出现落后。大运动方面,正常婴儿3个月左右会抬头,4-7个月会坐,8-10个月会爬,1岁左右会走,但脑瘫患儿往往在相应月龄不能达到这些运动发育指标。例如,6个月大的脑瘫患儿仍不能稳定抬头,1岁还不能独坐。精细运动方面,正常婴儿8-12个月会用手指捏取小物体,而脑瘫患儿可能到相应年龄仍不能完成精细的抓握、捏取动作,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运动中枢对肌肉的协调控制,不同性别患儿在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上并无本质区别,但可能因个体差异在具体出现时间和程度上略有不同。
姿势异常
常见异常姿势:脑瘫患儿常出现多种异常姿势,如痉挛型脑瘫患儿可出现剪刀步,即双下肢内收交叉,行走时呈剪刀状;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可出现不自主的、无目的的手足舞动姿势;还有头后仰、角弓反张等姿势。这些异常姿势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肌肉张力失衡以及运动控制障碍所引起,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为肌肉力量不足等因素,姿势异常表现相对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明显,不同生活方式的患儿,如长期缺乏运动锻炼的患儿,姿势异常可能会加重。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婴儿出生后会存在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这些原始反射会在出生后一定月龄逐渐消失。而脑瘫患儿原始反射往往延迟消失,例如拥抱反射正常在3-6个月消失,若脑瘫患儿6个月后仍存在拥抱反射,则提示可能有脑损伤。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反射调节,不同病史的患儿,如有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病史的患儿,更易出现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的情况。
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异常: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应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和平衡的重要反射。脑瘫患儿的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应发育迟缓或缺失,例如正常婴儿6个月时能完成坐位的立直反射,12个月时能完成俯卧位、仰卧位的立直反射,而脑瘫患儿可能在相应月龄不能完成这些反射,导致在坐、站、走等动作时难以维持平衡,这与脑部病变破坏了神经系统对姿势和平衡的调节功能有关,性别对反射异常的表现影响不大,但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其反射异常的具体表现会随着生长发育阶段而有所不同。
智力、语言及感知觉障碍
智力障碍:约2/3的脑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如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从而影响智力发展,不同性别患儿智力障碍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智力发育迟缓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上可能因个体脑部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语言障碍:不少脑瘫患儿伴有语言障碍,可表现为发音不清、语言表达困难、失语等。例如,不能准确发出语音,不能连贯表达自己的需求等。这是由于脑部病变累及语言中枢或影响了与语言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年龄较小的患儿语言障碍可能更难被察觉,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明显,生活方式中缺乏语言刺激的患儿可能语言障碍相对更突出。
感知觉障碍:脑瘫患儿可能存在感知觉障碍,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异常。部分患儿可能有视力低下、斜视等视觉问题,或听力减退、对声音反应不敏感等听觉问题,以及触觉迟钝或过敏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感知觉相关的神经功能,不同病史的患儿,如曾有脑部感染、外伤等病史的患儿,更易出现感知觉障碍,性别对感知觉障碍的表现影响不大,但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感知觉障碍的具体表现会因发育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