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有一般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及疼痛表现、手足臀部有皮疹及分布特点;不同年龄段宝宝症状有差异,婴幼儿症状可能更明显,年长儿相对较轻;存在重症表现及相应护理注意事项,需关注宝宝病情变化并做好护理。
一、手足口病的一般症状
(一)发热
大多数宝宝手足口病会先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部分宝宝可能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发热通常会持续1-4天不等,这是因为肠道病毒感染后引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高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所以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
(二)口腔症状
1.疱疹或溃疡:口腔内会出现疱疹或溃疡,常见于舌、颊黏膜、硬腭、口唇内侧等部位。疱疹初期为红色斑疹,很快发展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破溃后形成溃疡,宝宝会感到疼痛,表现为流涎、拒食、哭闹不安等。这是因为肠道病毒侵犯口腔黏膜,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黏膜损伤。
2.疼痛表现:由于口腔内有溃疡,宝宝在进食时会因为疼痛而抗拒进食,这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需要家长适当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三)手部、足部、臀部皮疹
1.皮疹特点:手部、足部、臀部会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斑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不痒、不痛,消退后不留瘢痕。皮疹的形态多样,有的像米粒大小,有的像豌豆大小。这些皮疹是肠道病毒在皮肤部位引起的病变,病毒在皮肤组织内复制繁殖,导致皮肤出现相应的损害。
2.分布特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也就是在手、足部位较多,而在躯干等其他部位相对较少。这是手足口病皮疹分布的一个典型特征。
二、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症状差异
(一)婴幼儿
1.婴幼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手足口病后可能症状更为明显。除了上述发热、口腔皮疹、手足臀部皮疹外,还可能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这是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病毒容易侵犯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例如,精神差可能表现为比平时更爱睡觉,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易惊可能是在受到轻微刺激时就出现惊吓的表现;肢体抖动可能是无意识的肢体颤抖等。
2.婴幼儿还可能出现呼吸、心率增快等循环系统受累的表现。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影响了心肺功能,需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生命体征变化。
(二)年长儿
年长儿免疫系统相对较成熟,症状相对较轻。发热程度可能相对婴幼儿低,口腔和手足臀部的皮疹数量可能较少,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受累表现的情况也相对较少。但年长儿也可能会出现典型的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只是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对婴幼儿要轻一些。
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
如果宝宝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频繁呕吐、肢体无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表现,可能提示病情向重症发展。这时候需要立即就医,因为重症手足口病可能会引发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宝宝生命。例如,呼吸急促可能是由于肺水肿导致的气体交换障碍,肢体无力可能是神经系统受累的进一步加重表现。
(二)护理注意事项
1.对于有口腔疱疹或溃疡的宝宝,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感染的机会。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温凉的食物,避免刺激口腔黏膜。
2.对于手足臀部的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宝宝抓挠皮疹,防止皮疹破溃感染。可以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疹的摩擦。
3.发热的宝宝要注意散热,穿着轻便、透气的衣物,适当减少盖被。可以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但要避免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同时,要让宝宝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机体代谢,帮助病毒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