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成人好发、春秋季多见,有全身症状、单侧神经节段分布皮疹及神经痛等表现,治疗是抗病毒等,多数预后好,少数有并发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初发和复发,初发有多种表现,复发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初发预后好,复发易反复,特殊人群也各有特点。
单纯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分为HSV-1型和HSV-2型。HSV-1型多引起腰以上部位的感染,如口周、面部等部位的疱疹;HSV-2型多引起腰以下部位,尤其是生殖器部位的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方面
带状疱疹:
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前常有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可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红斑、丘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水疱疱壁紧张,内容物清亮,后逐渐混浊,破溃后糜烂结痂,脱痂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年龄越大,神经痛越明显,部分患者皮疹消退后仍存在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单纯疱疹:
初发性单纯疱疹:HSV-1型初发感染多为隐性,少数可表现为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疱疹性湿疹、播散性单纯疱疹、新生儿疱疹等。HSV-2型初发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潜伏期为2-14天,局部有烧灼感,继而出现群集性小丘疹、水疱,可破溃糜烂,病程1-2周,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复发性单纯疱疹:原发性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复发,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鼻孔周围、外阴等部位,皮损为群集性小水疱,易破溃形成糜烂或浅溃疡,1-2周自愈,愈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治疗方面
带状疱疹:主要是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抗炎等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应尽早应用,一般在发疹后24-72小时内开始效果较好。对于神经痛可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还可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药物。
单纯疱疹: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可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乳膏等,症状严重者可口服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复发性单纯疱疹可在发作早期即开始用药。
预后方面
带状疱疹: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皮疹一般2-3周愈合,神经痛可持续较长时间,但多数可逐渐缓解。少数患者可发生播散性带状疱疹,引起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单纯疱疹:初发性单纯疱疹预后较好,复发性单纯疱疹易反复发作,但一般病情较轻,很少引起严重并发症。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表现为水痘,其症状一般较成人轻,但也有少数儿童可能发生重症水痘。儿童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初发感染的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如疱疹性龈口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神经痛往往更剧烈,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机体免疫力较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应更加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老年人患单纯疱疹时,病情恢复相对较慢,也需要积极治疗,注意预防感染扩散。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引起胎儿畸形等,应格外谨慎,及时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而带状疱疹在妊娠期的处理需要权衡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带状疱疹易出现播散,单纯疱疹也易反复发作且病情较重,需要加强抗病毒治疗及综合支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