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与脂溢性皮炎在病因、好发部位、皮疹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面存在不同,病因上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及遗传引起,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微生物感染及遗传等有关;好发部位湿疹可遍及体表,脂溢性皮炎在皮脂腺丰富处;皮疹表现湿疹急性期丘疱疹伴渗出、慢性期皮肤增厚等,脂溢性皮炎是黄红色斑片伴油腻鳞屑等;实验室检查湿疹无特异性指标,脂溢性皮炎可辅助检测马拉色菌;治疗上湿疹避免诱因、依分期用外用药等,脂溢性皮炎限制饮食、用含抗真菌等药物制剂,需仔细鉴别诊断并采取合适治疗措施。
一、病因方面
湿疹:病因较为复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另外,遗传因素也在湿疹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例如父母有过敏史,子女患湿疹的概率可能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湿疹的诱因可能有所不同,婴幼儿可能与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等)关系密切,而成人可能更多与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精神压力等有关。
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马拉色菌等微生物的定植和感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此外,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家族中有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人患病风险可能增高。饮食因素如高糖、高脂饮食可能会加重病情,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不同性别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上没有显著的根本性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不同,青壮年时期皮脂腺分泌活跃,发病相对较多。
二、好发部位方面
湿疹: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急性期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等,慢性期则多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呈对称分布。不同年龄的湿疹好发部位有一定特点,婴儿湿疹多发生于头面部,儿童及成人湿疹好发部位相对更广泛。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眉弓、鼻唇沟、颊部等)、胸背上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在不同年龄阶段,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在各年龄段都较为常见,面部脂溢性皮炎在青壮年时期更为多见。
三、皮疹表现方面
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皮疹多形性,对称分布,瘙痒剧烈,且瘙痒程度往往较为严重,可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不同年龄的患者瘙痒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瘙痒是其突出症状。
脂溢性皮炎:皮疹表现为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一般相对湿疹稍轻,但也会对患者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可伴有脱发,面部脂溢性皮炎可能会影响外观,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四、实验室检查方面
湿疹:一般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液检查可能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不是确诊依据。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通过皮屑真菌镜检等方法可发现马拉色菌,但也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五、治疗方面
湿疹:治疗主要是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外用药物根据分期选择,急性期无渗出时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慢性期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口服药物主要是抗组胺药止痒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药物选择上有一定差异,婴幼儿用药需更加谨慎,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
脂溢性皮炎:一般是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外用药物常用含抗真菌药物的制剂,如酮康唑洗剂等清洗头皮,面部可用含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的复方制剂。也可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需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总之,湿疹和脂溢性皮炎在病因、好发部位、皮疹表现、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上需仔细鉴别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