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化脓的表现包括局部红肿热痛、波动感及全身发热;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见乳腺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区等,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及增强后脓腔周围强化;实验室检查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和PCT明显升高,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临床表现观察
1.局部症状表现
红肿热痛: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若出现化脓情况,局部红肿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红肿程度加重,皮肤温度较周围正常组织升高,疼痛也会加剧,呈搏动性疼痛。例如,炎症部位原本是轻度红肿疼痛,化脓时红肿范围可能从几厘米扩展到十几厘米,皮肤温度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疼痛让患者难以忍受。
波动感:这是判断化脓较重要的体征之一。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局部有波动感,这是因为脓液积聚形成,当用手指轻压脓肿周围皮肤,再按压脓肿部位时,可感觉到有液体波动的感觉。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肥胖患者或者脓肿位置较深的情况,波动感可能不明显。
2.全身症状表现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化脓后身体的炎性反应导致机体发热,年轻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好时,发热可能相对较轻;而老年患者或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例如,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发生浆细胞性乳腺炎化脓时,发热可能会持续3-5天甚至更久,且体温波动较大。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乳腺内的情况。当浆细胞性乳腺炎化脓时有脓腔形成,超声下可见局部有低回声或者无回声区,边界可能欠清,无回声区内透声差,可见细密光点回声;同时可以观察到脓腔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表现基本类似,但儿童患者由于乳腺组织尚未完全发育,超声观察时需要注意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区分,避免误判。例如,儿童浆细胞性乳腺炎化脓时,超声显示的脓腔范围相对较小,但同样能观察到无回声区等化脓的特征性表现。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表现:MRI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化脓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在MRI上,化脓部位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区域,增强扫描时脓腔周围组织呈明显强化,脓腔本身无强化。不同性别患者的MRI表现差异不大,但对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进行MRI检查时需要考虑辐射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比如妊娠期女性怀疑浆细胞性乳腺炎化脓时,在进行MRI检查前需要向患者充分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无特殊必要尽量避免在妊娠期进行过多的辐射性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一般白细胞可升高至(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达到70%以上。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常规变化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特点,白细胞升高的幅度可能相对较成人不典型,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例如,儿童浆细胞性乳腺炎化脓时,白细胞可能升高至12×10/L左右,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在65%-75%之间,而成人可能白细胞升高至18×10/L,中性粒细胞比例达到80%以上。
2.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
CRP和PCT水平:CRP会明显升高,一般可超过50mg/L,PCT也会升高,PCT正常参考值小于0.05ng/mL,化脓时可能升高至0.5ng/mL以上。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相对较弱,CRP和PCT的升高幅度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明显,但仍然会有升高的趋势。比如老年患者浆细胞性乳腺炎化脓时,CRP可能升高至40mg/L左右,PCT可能升高至0.3ng/mL左右,而年轻患者CRP可能超过80mg/L,PCT超过1ng/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