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是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混合的良性肿瘤,发病与内分泌因素(雌激素水平失衡、孕激素异常)和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且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好发于青年女性,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钼靶),治疗有观察随访(小、无症状或妊娠期情况)和手术治疗(瘤大、生长快等情况,术后注意护理复查)。
一、发病原因
1.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水平失衡是重要因素。当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时,如在青春期、妊娠期或绝经前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增加,可刺激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增生,从而引发乳腺纤维瘤。例如,有研究发现,在青春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量增加,乳腺纤维瘤的发病风险相对有所升高。
孕激素水平异常也可能参与其中,孕激素对乳腺组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孕激素不足可能导致乳腺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纤维瘤。
2.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纤维瘤患者,其亲属患乳腺纤维瘤的几率比普通人群要高。有家族史的女性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乳腺情况,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比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与乳腺纤维瘤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虽然具体的遗传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已发现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肿块:乳腺纤维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多数患者是在无意中发现乳房内有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的肿块。肿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在1-3cm左右,但也有少数较大的情况。例如,有的患者可摸到直径达5cm甚至更大的肿块。
与月经周期关系:肿块的大小、胀痛等症状一般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这是与乳腺增生等疾病的一个鉴别点。乳腺增生的肿块往往在月经前增大、胀痛明显,月经后缩小、症状减轻。
2.好发人群
多见于青年女性,以18-25岁的女性最为常见。这与该年龄段女性体内雌激素相对活跃等生理特点相关。不过,其他年龄段的女性也可能发病,如中年女性如果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患上乳腺纤维瘤。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乳腺纤维瘤的肿块一般质地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可推动。
2.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超声下可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可初步判断肿块的性质,还能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鉴别乳腺纤维瘤和其他乳腺病变有重要价值。例如,乳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肿块的大小、数目等情况。
乳腺X线摄影(钼靶):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钼靶检查有助于发现一些较小的钙化等情况,对乳腺纤维瘤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年轻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较致密,钼靶的诊断价值相对超声稍低。
四、治疗及注意事项
1.观察随访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乳腺纤维瘤,如果患者年龄较小(如处于青春发育期),且肿块无明显变化,可以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在观察期间,如果肿块增大明显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则需要考虑进一步治疗。
对于妊娠期女性发现的乳腺纤维瘤,由于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导致肿块增大较快,需要密切观察。如果肿块在妊娠期增长迅速,可能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考虑手术治疗,但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妊娠的影响等因素。
2.手术治疗
当乳腺纤维瘤较大(直径超过2cm)、生长较快,或者患者有强烈的手术意愿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如麦默通旋切术)等。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但费用相对较高。对于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女性发现乳腺纤维瘤需要手术时,要考虑手术对哺乳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乳腺导管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以减少对产后哺乳的不利影响。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定期复查,观察有无复发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