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包括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女性不孕有月经异常、排卵障碍、输卵管问题、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表现等特征,男性不育有精液异常、性功能障碍、精索静脉曲张、免疫因素等特征,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人群不孕不育特征不同,特殊人群需关注相关情况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降低风险。
女性不孕特征
月经异常:正常月经周期具有一定规律性,经期、经量等也相对稳定。女性不孕可能出现月经周期改变,如月经周期延长(超过35天)或缩短(短于21天);经量异常,如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延长等。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月经稀发(周期35天至6个月)、闭经等月经异常情况,这与体内激素水平紊乱有关,雄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进而导致不孕。
排卵障碍:正常排卵是受孕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排卵试纸检测或超声监测卵泡发育等方法可辅助判断排卵情况。排卵障碍的女性可能无法正常排出卵子,如垂体病变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影响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卵巢本身病变,像卵巢早衰,卵巢内卵泡耗竭或被破坏,不能正常排卵。
输卵管问题:输卵管是输送卵子和受精卵的通道。输卵管堵塞、粘连等问题可导致不孕。例如,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引起输卵管梗阻的常见原因,盆腔炎性疾病急性期未得到规范治疗,炎症蔓延至输卵管,导致输卵管黏膜破坏、粘连,影响卵子与精子结合及受精卵运输,从而造成不孕。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可发现输卵管是否通畅等情况。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患者可能出现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可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或大腿;还可能出现性交疼痛,尤其在月经前较为明显;部分患者有不孕情况,这是因为异位的内膜组织可能影响卵巢功能、输卵管蠕动及盆腔内环境等。通过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可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男性不育特征
精液异常:精液常规检查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精液异常包括精液量异常,正常精液量为2-7ml,少于1ml或多于7ml都可能影响生育;精子数量异常,精子浓度低于15×10/ml为少精子症;精子活力异常,精子向前运动的比例(前向运动精子率)低于32%为弱精子症;精子形态异常,正常形态精子率低于4%等。例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精索静脉曲张、内分泌紊乱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精液异常。
性功能障碍: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即阴茎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性交;早泄,即阴茎插入阴道之前或插入后不久即射精等。这些性功能障碍会影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过程,从而导致不育。例如,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等)、器质性病变(如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都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
精索静脉曲张: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患者阴囊可出现坠胀感、隐痛,步行或站立过久时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睾丸局部温度升高、缺氧,有害物质积聚等,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进而引起男性不育。通过超声检查等可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情况。
免疫因素:男性自身产生抗精子抗体,可影响精子的活力和功能,导致精子不能正常与卵子结合。例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疾病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
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不孕不育的特征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育龄女性年龄越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排卵异常等情况的发生率可能越高;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出现不孕不育相关特征的风险可能增加;有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发生输卵管粘连等输卵管问题的概率可能升高;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相关内分泌性不孕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备孕女性,更应密切关注月经情况、排卵及卵巢功能等,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建议及时纠正生活方式,以降低不孕不育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