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肾积水由尿液排出受阻致肾盂肾盏扩张引起,常见原因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临床表现有无症状、腹部包块、排尿异常等,诊断靠超声等检查,治疗分保守观察和手术,预后因积水程度而异,特殊人群护理要注意喂养、术后及日常活动等,发现相关表现需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这是较为常见的原因,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肌肉、神经等发育异常,使得尿液通过时受阻,从而引起肾积水。
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活瓣作用异常,当膀胱排尿时,尿液反流回输尿管甚至肾脏,导致肾积水。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并不少见,可能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有关。
先天性输尿管膨出: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可阻塞输尿管,使尿液排出不畅,引发肾积水。
异位血管或纤维束压迫: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有异常的血管压迫输尿管,或者存在纤维束压迫输尿管,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进而导致肾积水。
其他少见原因:如多囊肾、马蹄肾等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疾病,也可能合并肾积水;另外,泌尿系统的结石、肿瘤等后天因素在儿童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导致宝宝肾积水。
宝宝肾积水的临床表现
无症状:部分宝宝肾积水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超声等检查时偶然发现。
腹部包块:当肾积水较严重时,家长可能在宝宝腹部摸到包块,包块的大小会随着积水程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排尿异常:如果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情况,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排尿异常表现;严重的肾积水可能影响肾功能,导致宝宝生长发育迟缓等。
宝宝肾积水的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筛查和诊断宝宝肾积水最常用的方法,可清晰显示肾脏的形态、肾盂肾盏扩张情况以及输尿管的走行等,能初步判断肾积水的程度。
排泄性尿路造影: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泌尿系统的排泄情况,了解肾盂肾盏的形态、输尿管的通畅程度以及肾脏的功能等,对肾积水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核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于一些超声和排泄性尿路造影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MRU可以提供更清晰的泌尿系统图像,尤其适用于对造影剂过敏等不适合做排泄性尿路造影的宝宝。
宝宝肾积水的治疗原则
保守观察:对于轻度肾积水且肾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的宝宝,可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密切观察肾积水的变化情况。因为部分轻度肾积水可能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自行缓解。
手术治疗:如果肾积水进行性加重、肾功能受到影响或者出现明显症状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尿路梗阻,恢复尿液的正常排出。手术方式需要根据宝宝肾积水的病因、程度等具体情况来选择,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等。
宝宝肾积水的预后情况
轻度肾积水:经过保守观察后有自行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较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肾功能影响较小。
中重度肾积水:如果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多数宝宝的肾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预后也较好;但如果肾积水持续时间过长,已经造成严重的肾功能损害,预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等。
特殊人群(宝宝)的护理注意事项
喂养方面: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对于婴儿要按需喂养,保证奶量的充足;较大的宝宝要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术后护理:如果宝宝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要注意休息,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护理;同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排尿情况以及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定期带宝宝进行复查。
日常活动:在宝宝康复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部受到撞击等,以免影响手术部位的恢复。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适度。
总之,宝宝肾积水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一旦发现宝宝有肾积水相关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