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需从饮食、生活方式、定期监测三方面进行管理。饮食上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总热量、保证充足水分;生活方式要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尿酸及相关并发症,如痛风发作和肾脏功能情况。
一、饮食方面
1.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具体食物及原因:动物内脏(如猪肝、猪肾等)、部分海鲜(如沙丁鱼、凤尾鱼等)、浓肉汤等属于高嘌呤食物,高尿酸血症患者食用后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例如,研究表明,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可使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建议:尽量避免食用上述高嘌呤食物,可选择低嘌呤食物,如大部分蔬菜(白菜、黄瓜、番茄等)、水果(苹果、香蕉等)、牛奶、鸡蛋等。
2.控制总热量摄入:
原因: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控制总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因为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体重减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建议:根据年龄、性别、身体活动量等因素合理控制热量。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每天热量摄入可控制在1800-2200千卡,成年女性可控制在1500-1800千卡,可通过减少主食(如米饭、面食)、油脂等的摄入来控制热量。
3.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作用及机制: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白开水或淡茶水等。例如,研究显示,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有利于尿酸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尿酸水平。
特殊人群:对于肾功能正常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应保证足够水分;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饮水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这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水分摄入。
二、生活方式方面
1.适度运动:
运动方式及益处:适合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运动有快走、慢跑、游泳等。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进而降低血尿酸水平。例如,长期坚持适度运动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血尿酸水平往往比不运动者更易控制。
注意事项: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会使乳酸产生增加,抑制尿酸排泄,反而导致血尿酸升高。运动频率可每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2.戒烟限酒:
吸烟的影响:吸烟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发作的风险。烟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干扰尿酸的排泄过程。
饮酒的影响:酒精会促进尿酸生成,而且饮酒还会增加乳酸的产生,抑制尿酸排泄。尤其是啤酒,其含有的嘌呤较高,更应严格限制。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戒烟,尽量不饮酒,若要饮酒,白酒每天不超过1两,啤酒不超过1瓶。
特殊人群:对于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吸烟和饮酒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需更加严格地戒烟限酒;青少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则应杜绝吸烟和饮酒,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三、定期监测方面
1.血尿酸监测:
监测频率及意义: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通过监测血尿酸水平,可以了解病情的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例如,如果血尿酸水平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时间:一般选择在晨起空腹时进行血尿酸检测,此时的检测结果相对更能反映基础血尿酸水平。
2.相关并发症监测:
痛风发作情况监测:高尿酸血症容易引发痛风,患者要注意监测自己是否有关节红肿、疼痛等痛风发作的情况,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等部位。一旦出现痛风发作,应及时就医处理。
肾脏功能监测:高尿酸血症可能会损害肾脏,导致尿酸性肾病等。所以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或高尿酸血症病史较长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肾功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并进行干预。例如,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尿中是否有蛋白、红细胞等异常情况,以及时发现肾脏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