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喉咙发炎发烧需从多方面护理,要观察监测体温、喉咙发炎情况,采取物理降温如散热、温水擦浴、用退热贴,调整饮食补水、给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时就医情况包括体温持续高、喉咙发炎伴严重症状或其他异常表现,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体温数值及变化趋势。对于儿童来说,正常口腔体温为36.2℃-37.3℃,直肠体温比口腔体温高0.3℃-0.5℃,腋下体温为36℃-37℃。若体温在38.5℃以下,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若体温达到或超过38.5℃,且儿童出现明显不适,需考虑使用退热相关措施,但要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
2.喉咙发炎情况观察:留意喉咙发炎的表现,如喉咙红肿程度、有无脓性分泌物、是否伴有吞咽困难等。不同年龄儿童喉咙发炎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食、流涎等,较大儿童可能会诉说喉咙疼痛等。
二、物理降温措施
1.散热处理:适当减少儿童穿着的衣物和覆盖的被褥,以利于散热,但要注意避免儿童着凉。例如,对于婴儿,可松开包被,让身体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
2.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约10-1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但要注意,若儿童在擦浴过程中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不适表现,应立即停止擦浴。
3.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儿童的额头等部位,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降低局部温度,从而帮助儿童降温,且相对较为安全,适用于体温不是特别高的儿童。
三、饮食调整
1.补充水分:鼓励儿童多饮用温水,以防止发热引起的脱水情况。儿童每天的需水量会因年龄、活动量等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较小的婴儿每千克体重每天需水量约120-150ml,较大儿童每千克体重每天需水量约100-120ml。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也有利于通过出汗等方式辅助降温。
2.清淡易消化饮食:给予儿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喉咙的不适。例如,可将蔬菜煮烂后做成蔬菜粥,既容易消化,又能为儿童提供一定的营养。
四、及时就医情况
1.体温持续升高:如果儿童体温持续超过39℃,或者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没有明显下降趋势,且儿童精神状态不佳,如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等,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因为持续高热可能会引起儿童惊厥等不良后果,尤其是对于既往有惊厥病史的儿童,更要及时处理。
2.喉咙发炎伴随严重症状:若儿童喉咙发炎同时伴有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剧烈咳嗽不止且影响正常呼吸和睡眠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这可能提示喉咙发炎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呼吸道梗阻等情况,需要紧急处理。
3.其他异常表现:如儿童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时,也应考虑及时就医,因为这些症状可能与喉咙发炎是由同一病因引起,或者是其他并发症的表现,需要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进行相应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群体:婴儿喉咙发炎引起发烧时,护理上要更加精细。在物理降温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婴儿。同时,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对体温变化更敏感,所以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且在选择降温措施时,优先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如适当减少包裹、用温水擦拭大血管部位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或不当的降温方法。
2.有基础疾病儿童: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喉咙发炎引起发烧时要格外重视。这类儿童身体状况相对特殊,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要更密切监测体温和基础疾病相关症状,如患有哮喘的儿童要注意呼吸情况,若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要及时就医,在处理发烧时要谨慎选择措施,遵循儿科医生的专业指导,避免因不当处理导致基础疾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