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是现代医学规范命名的乳房最常见良性肿瘤,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病理上纤维与腺上皮成分增生程度有不同分型且细胞分化良好,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可观察随访或手术切除,传统乳腺纤维瘤概念渐被其规范诊断分类替代。
一、定义方面
乳腺纤维瘤是传统的说法,乳腺纤维腺瘤是现代医学规范的命名。乳腺纤维腺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是乳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
二、病理结构方面
1.纤维成分比例
乳腺纤维腺瘤中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织的增生程度有所不同。单纯型纤维腺瘤主要是纤维组织增生,腺管成分较少;管内型纤维腺瘤是腺管上皮呈实体增生,挤压、变形,管腔狭小,纤维组织增生;管周型纤维腺瘤是纤维组织在腺管周围增生,挤压腺管,使其呈裂隙状、分支状。
2.细胞特点
纤维腺瘤的细胞一般分化良好,无异型性。纤维成分的细胞为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形态较为一致,腺上皮细胞也呈良性表现,无明显的核分裂象等恶性特征表现。而传统概念的乳腺纤维瘤在病理结构描述上相对没有现代对乳腺纤维腺瘤的细致分型准确。
三、临床表现方面
1.症状表现
两者都主要表现为乳房内的无痛性肿块,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韧,活动度良好,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在月经周期变化时,肿块大小一般无明显变化,这与乳腺癌等疾病不同,乳腺癌的肿块往往在月经周期中可能有一些细微变化,但乳腺纤维腺瘤相对稳定。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表现基本相似,但青春期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可能与青春期内分泌变化有关,青年女性相对更常见此疾病,男性也可发生乳腺纤维腺瘤,但较为罕见。
四、诊断方面
1.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乳腺纤维腺瘤在超声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有的可见侧边声影。通过超声可以初步判断肿块的大小、位置、形态等情况,对于鉴别乳腺纤维腺瘤和其他乳腺病变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超声表现基本符合上述特点,但需要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乳腺X线摄影(钼靶):乳腺纤维腺瘤在钼靶下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部分可见环形或弧形钙化,钙化多为粗颗粒状、斑点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钼靶检查也可用于辅助诊断,但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
2.病理活检
最终的确诊依靠病理活检。通过手术切除肿块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能明确其病理类型和结构特点,这是区分乳腺纤维腺瘤与其他乳腺病变的金标准。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病理活检的操作和病理诊断原则是一致的,但需要注意儿童患者进行病理活检时的创伤等问题,要谨慎操作以减少对儿童的影响。
五、治疗方面
1.观察随访
如果乳腺纤维腺瘤较小,无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女性(如青春期女性),由于其乳腺还在发育过程中,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肿块的变化情况。对于成年女性,如果肿块无明显变化,也可考虑定期随访。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观察随访过程中需要注意自身对乳房健康的关注,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2.手术治疗
当乳腺纤维腺瘤较大(一般直径大于3cm),或在观察过程中肿块明显增大,或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微创旋切手术等。对于不同人群,手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如年轻女性可能更倾向于微创旋切手术以减少乳房瘢痕,但需要评估肿块情况是否适合微创操作。手术治疗是直接去除病灶的方法,术后需要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保切除完全。
总之,乳腺纤维腺瘤是现代医学规范的名称,它在定义、病理结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其特点,而传统的乳腺纤维瘤概念逐渐被乳腺纤维腺瘤的规范诊断和分类所替代,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准确把握两者的区别以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