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关节活动度训练(如手指、膝关节活动)、力量训练(如弹力带、等长收缩训练),运动前要热身,运动中关注症状,运动后要恢复,运动强度等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不同情况患者运动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有氧运动
1.具体运动方式及原理
游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水中进行运动时,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的负重,约90%的体重被水浮力抵消,能减少病变关节承受的压力。例如,一项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研究发现,坚持12周的游泳锻炼后,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有所减轻,关节功能也得到一定改善。游泳时各个关节可以在相对无压力的情况下活动,有助于维持和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快走:适合病情相对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快走时关节的运动是有节奏的,能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供应。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快走锻炼,每次持续30-60分钟,速度以自我感觉稍微气喘但仍能坚持对话为宜。对于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患者,可适当降低速度和缩短时间,但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频率。
二、关节活动度训练
1.简单关节活动度训练动作
手指关节活动:患者可以进行握拳-伸指的反复动作,每次每个手指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对于手指关节僵硬明显的患者,可以先缓慢地将手指伸直,然后再缓慢弯曲,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在进行手指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关节损伤。
膝关节活动:仰卧位时,患者可以将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屈膝,双手抱住屈膝的大腿,缓慢将膝关节拉向胸部,保持10-15秒后缓慢放下,两侧下肢交替进行,每次每侧重复5-10次,每天进行3组左右。对于有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要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调整动作幅度,避免引起疼痛加重。对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关节退变可能更为明显,在进行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时更要注意动作的温和性。
三、力量训练
1.适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力量训练
利用弹力带进行训练:例如进行腕关节的力量训练,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手握住弹力带另一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力量练习。弹力带可以提供可调节的阻力,根据患者的力量情况选择不同阻力的弹力带。一般每次每个动作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组。对于女性患者或力量较弱的患者,可先选择阻力较小的弹力带进行训练,随着力量的增强逐渐增加阻力。
等长收缩训练:比如膝关节的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膝关节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等长收缩训练可以在不增加关节活动度的情况下增强肌肉力量,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监测心率等指标,避免因力量训练导致心率过快引起不适。
四、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前准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运动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如缓慢活动关节、进行短距离的慢走等,一般热身时间为10-15分钟,使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对于晨僵明显的患者,在运动前可以先进行局部的热敷,缓解关节的僵硬状态,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时间15-20分钟为宜。
2.运动中注意
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关节疼痛明显加重、肿胀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以运动后不出现明显的疲劳、疼痛持续不缓解超过24小时为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的把握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可以承受相对较高强度的运动,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老年患者则要以低强度、温和的运动为主。
3.运动后恢复
运动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拉伸放松,帮助缓解肌肉紧张。例如进行全身的静态拉伸,每个拉伸动作保持15-30秒。运动后还可以进行局部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按摩力度要轻柔,避免对关节造成不良刺激。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运动后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运动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后续的饮食等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