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计划妊娠前需风湿科和妇产科医生共同评估病情,包括疾病活动度、重要脏器功能及既往用药情况,调整药物,妊娠过程中要监测母亲疾病活动度、脏器功能和胎儿情况,分娩方式依产科指征决定,产后也需监测,同时要关注特殊人群相关方面,妊娠是多学科密切协作、个体化评估和精心监测以保障母胎健康的过程。
一、病情评估与咨询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计划妊娠前需由风湿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共同评估病情。评估疾病活动度,如通过疾病活动度评分28(DAS28)等指标,若疾病处于活动期,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后再考虑妊娠;同时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及治疗药物可能对妊娠有影响。还需咨询既往用药情况,有些药物可能在妊娠期间需要调整或更换。
二、药物调整
1.可考虑继续使用的药物
羟氯喹:多项研究表明,羟氯喹在妊娠期间使用相对安全,它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且对胎儿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在病情评估允许的情况下,可继续使用。
柳氮磺胺吡啶:对于部分病情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在妊娠前经过医生评估,若病情需要且权衡利弊后,可考虑在妊娠期间谨慎使用,但需密切监测母亲和胎儿情况。
2.需调整或停用的药物
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具有潜在的致畸性,妊娠期间应停用。一般建议在计划妊娠前3-6个月停用甲氨蝶呤,并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来氟米特:来氟米特也有较强的致畸风险,需要在计划妊娠前进行药物清除,可通过考来烯胺等药物进行药物清除,并且停药时间通常需要更长,一般建议停药2年以上再考虑妊娠,以降低胎儿畸形风险。
生物制剂:部分生物制剂在妊娠期间的安全性证据相对有限,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在计划妊娠前,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病情和药物种类决定是否停用生物制剂以及停用时间。一般可能需要在妊娠前数周或数月停用生物制剂,以减少对胎儿可能的潜在风险,但具体情况需个体化评估。
三、妊娠过程中的监测
1.母亲方面
疾病活动度监测:定期监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以及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等情况,及时发现疾病活动度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脏器功能监测:由于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及治疗药物可能影响脏器功能,妊娠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处理。
2.胎儿方面
超声监测:妊娠早期进行超声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排除畸形等;妊娠中晚期定期进行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发育、羊水情况等。
其他监测:如妊娠中期进行唐氏筛查等产前筛查项目,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以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等情况。
四、分娩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妊娠后分娩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产科指征决定,如胎儿胎位、孕妇骨盆情况等。如果病情稳定,一般可以尝试阴道分娩,但在分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母亲生命体征、关节情况等,必要时可能需要产科和风湿科医生共同参与处理。产后仍需密切监测母亲病情变化,因为产后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复发或加重。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妊娠病人,要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年轻病人可能对妊娠有更高期望,但需严格遵循上述评估、药物调整等流程;性别方面,虽然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多见,但妊娠相关问题对男女病人(此处主要针对女性病人妊娠)都需要关注;生活方式上,妊娠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维持关节活动度;特殊人群风险方面,要特别关注胎儿的健康风险以及母亲脏器功能受损风险,所以严格的病情评估和监测至关重要;用药禁忌方面,明确妊娠期间一些药物的禁用和慎用情况,严格遵循药物调整原则;量化细节上,疾病活动度评分等量化指标要定期监测,以便准确评估病情;病史方面,要详细了解既往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发展、治疗用药史等,为妊娠评估和处理提供全面依据。总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妊娠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密切协作、个体化评估和精心监测的过程,以最大程度保障母亲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