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褥疮需按压疮国际分期系统评估,经保守锐器清创、自溶性清创等清创处理,局部或全身抗感染,采用皮肤移植、生物敷料应用等创面修复方法,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注意体位变换、使用减压设备,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以促进创面愈合和患者康复。
一、创面评估与分期
重度褥疮通常根据压疮国际分期系统进行评估,一般属于4期压疮,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或骨骼暴露等情况。在评估时需关注创面的大小、深度、感染情况以及周围皮肤状况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其褥疮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长期卧床且营养状况差的患者,褥疮可能进展更快、更严重。
二、清创处理
1.保守锐器清创:对于创面有明显坏死组织的情况,可使用无菌手术刀等锐器进行清创,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不同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同,需根据患者整体状况调整清创力度,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更敏感,操作时需格外小心。
2.自溶性清创:利用创面自身的酶及渗出液使坏死组织软化、溶解,从而达到清创目的。这一方法相对温和,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可能效果有限,需结合其他措施。
三、抗感染治疗
1.局部抗感染:若创面有感染迹象,可使用局部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银等,其能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例如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则不能使用磺胺嘧啶银。
2.全身抗感染:当感染较为严重,出现全身症状时,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此时要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要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基础状况,比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某些抗生素时需调整剂量。
四、创面修复
1.皮肤移植:对于大面积深度褥疮,皮肤移植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创面情况选择自体皮移植、异体皮移植等。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更适合自体皮移植,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评估其全身状况后再决定移植方式。
2.生物敷料应用:使用生物敷料如人工皮肤等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不同生物敷料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根据患者的创面具体情况选择,例如一些生物敷料可能更适合感染控制较好的创面。
五、营养支持
1.热量与蛋白质摄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以促进创面愈合。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患者,营养需求有所不同,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则要注意控制糖分摄入,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维持血糖稳定。
2.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补充:补充维生素C、锌等有助于创面愈合的营养素。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锌参与细胞的生长和修复过程,不同患者缺乏情况不同,需通过饮食或补充剂合理补充。
六、压力管理与护理
1.体位变换:定时为患者变换体位,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体位变换方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患者皮肤较为脆弱,变换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2.使用减压设备:可使用气垫床、减压坐垫等减压设备,减轻身体受压部位的压力。不同类型的减压设备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情况,需根据患者的体重、体型等选择合适的设备。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要求特别注意,儿童皮肤薄嫩,在清创、护理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选择对儿童刺激性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重度褥疮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控制血糖、血压等,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皮肤的耐受性,调整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3.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长期卧床病史、营养不良病史或其他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针对其基础病史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调整,比如对于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的患者,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可结合康复训练促进整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