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检查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炎,包括妇科双合诊可初步了解子宫附件情况;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白细胞等可提示炎症,CRP升高、血沉增快辅助诊断;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白带常规、病原体检测辅助判断;影像学检查中B超可了解子宫情况,MRI用于疑难病例;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并取内膜病理检查确诊,特殊人群检查需谨慎。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提示体内可能存在炎症反应。一般来说,当发生子宫内膜炎时,身体的免疫反应会激活,导致白细胞等炎症细胞增多,通过检测血常规中的这些指标变化,可为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常规的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但总体上白细胞正常参考值成人一般是(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参考值约40%-75%,若超出正常范围常提示有炎症存在可能与子宫内膜炎相关。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时会迅速升高。子宫内膜炎患者体内存在炎症,CRP水平通常会升高,其升高程度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一般来说,CRP正常参考值<10mg/L,若明显升高则提示有炎症活动,对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
红细胞沉降率(ESR):也叫血沉,子宫内膜炎患者血沉常增快。血沉的正常参考值因性别有所不同,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为0-15mm/1小时,成年女性为0-20mm/1小时,血沉增快反映了体内存在炎症过程,对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血沉增快还可见于其他多种炎症性疾病等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阴道分泌物检查
白带常规:通过检查白带的清洁度、有无病原体感染等情况来辅助判断。子宫内膜炎时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的异常,如清洁度可能异常,或者可检测到一些病原体感染,像细菌性阴道炎相关的病原体等,若存在病原体感染也可能提示子宫内膜炎与感染因素有关联。正常白带清洁度一般分为Ⅰ-Ⅱ度,若清洁度Ⅲ-Ⅳ度则可能存在炎症等情况。
病原体检测:可以通过阴道分泌物培养等方法检测是否有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感染。因为这些病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若检测出相应病原体,则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后续治疗。例如,若培养出淋病奈瑟菌,结合临床症状等就需要考虑淋病奈瑟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经腹部或经阴道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宫腔内情况等。子宫内膜炎时B超可能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但B超检查的特异性不是很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一般来说,经阴道B超对子宫附件的显示更为清晰,可观察到子宫内膜的厚度等情况,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不同月经周期有所变化,若增厚且回声不均匀等可能提示子宫内膜有炎症等病变可能。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疑难病例,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子宫壁的层次结构等,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子宫内膜炎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多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时考虑使用。MRI能够从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于子宫内膜炎导致的子宫肌层受累等情况显示较清楚,比如可以看到子宫肌层有无异常信号等情况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炎。
宫腔镜检查
对于怀疑有子宫内膜炎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的情况,可考虑宫腔镜检查。通过宫腔镜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如子宫内膜有无充血、水肿、渗出等异常改变,还可以取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之一。病理检查可以明确子宫内膜组织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从而确诊子宫内膜炎。但宫腔镜检查是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比如对于有急性生殖器炎症等情况一般不适合立即行宫腔镜检查等。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妊娠期女性怀疑子宫内膜炎时,检查需更加谨慎,B超等检查一般相对安全,但在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等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对于绝经后女性,检查时要考虑到其生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等情况,如阴道可能较为干涩等,操作时要轻柔,同时检查结果的解读要结合其自身的生理状态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