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性肾炎可引发肾脏相关症状,如蛋白尿致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全身症状有发热、皮肤表现(如蝶形红斑等)、关节肌肉症状,还会出现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其他系统症状,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表现有一定差异,需关注各症状及相关护理等。
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血尿的出现是由于肾脏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对于女性患者,月经等生理因素可能会干扰血尿的判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排除干扰。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有明确的红斑狼疮病史,出现血尿则更支持红斑狼疮性肾炎的诊断。
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身。这是因为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同时,水钠潴留也是水肿形成的原因之一。儿童患者水肿可能会影响其外观和活动,家长可能会较早发现孩子眼睑等部位的肿胀。不同年龄的患者水肿程度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对水肿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需要密切观察。
高血压:部分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会出现高血压。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有红斑狼疮病史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压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病情活动期,血压波动可能较为明显。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高血压的耐受性不同,儿童患者长期高血压可能会影响其肾脏的进一步发育和全身的血液循环。
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发热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炎症因子等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不同性别患者发热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影响对发热原因的判断。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除了发热还有红斑狼疮的其他表现,如皮肤红斑等,发热与红斑狼疮性肾炎的关系更密切。儿童患者发热时需要特别注意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因为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在病情活动期免疫力可能会下降,容易合并感染,需要综合判断发热原因。
皮肤表现:约80%的红斑狼疮患者有皮肤症状,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也常伴有皮肤表现,如面部蝶形红斑,表现为双侧面颊部对称性的红斑,形似蝴蝶;还可出现盘状红斑、光过敏等。光过敏是指患者暴露于日光后皮肤出现红斑、皮疹或原有皮疹加重。对于有皮肤表现的患者,在生活方式上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日光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穿长袖衣物等。不同性别患者皮肤表现可能相似,但女性由于更关注皮肤外观,可能会更早发现皮肤的异常改变。在病史中,皮肤表现是红斑狼疮性肾炎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关节肌肉症状:患者常有关节疼痛、肿胀,可累及多个关节,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多见,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无力、疼痛等症状。这是因为免疫系统攻击关节和肌肉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对于儿童患者,关节肌肉症状可能会影响其活动能力,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不同年龄患者的关节肌肉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关节肌肉的异常可能会对其运动功能和骨骼发育产生影响。
其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这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受累,炎症反应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在生活方式上,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节,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对于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防止因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
血液系统症状:常见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贫血可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白细胞减少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同性别患者血液系统症状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和护理上需要根据具体的血液指标进行个性化处理。儿童患者血液系统出现异常时,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如造血功能相对较弱等,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监测和治疗,密切关注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