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手术知情同意)、手术步骤(选择麻醉方式、切口、切除瘤体、缝合切口)、术后处理(观察伤口、疼痛管理、康复指导)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老年患者各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需了解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等情况,若处于月经前期,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的观察,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要充分评估手术对胎儿的影响等。一般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既往乳腺疾病史、手术史等,还会进行身体检查,明确乳腺纤维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通常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有无感染及血液细胞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是为了确保手术中出血风险在可控范围,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可能还会增加相关项目检查。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乳腺纤维瘤的大小、形态、数目等;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会进行乳腺X线摄影等检查来辅助评估。
2.手术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手术的目的、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出血、感染、复发等)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二、手术步骤
1.麻醉方式选择
局部麻醉:对于较小的乳腺纤维瘤,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在瘤体周围注射局麻药物,使手术区域痛觉消失。
2.切口选择
乳晕边缘切口:如果纤维瘤位于乳晕周围,可选择乳晕边缘的弧形切口,这样术后瘢痕相对不明显,因为乳晕边缘的皮肤颜色与周围相近,瘢痕较易隐蔽。
乳房下皱襞切口:对于较大的纤维瘤或位于乳房下部的纤维瘤,可选择乳房下皱襞切口,该切口也较为隐蔽。
乳房外侧缘切口:若纤维瘤位于乳房外侧,可选择乳房外侧缘切口,根据纤维瘤的具体位置和大小来确定切口长度。
3.瘤体切除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显露乳腺纤维瘤,然后仔细分离肿瘤周围组织,完整切除纤维瘤。在分离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及血管、神经等结构。如果是多发性纤维瘤,要逐一进行切除。
4.缝合切口
切除肿瘤后,对切口进行止血处理,然后逐层缝合切口。皮肤层一般采用细丝线进行间断缝合或皮内缝合,皮内缝合术后瘢痕更不明显,有利于美观。
三、术后处理
1.伤口观察
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异常分泌物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感染发生。
2.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一般轻度疼痛可通过心理安慰等方式缓解,对于中度及以上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适当的止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对患者的影响,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女性等要谨慎用药。
3.康复指导
活动建议:术后早期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上肢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上肢水肿及肩关节粘连等情况,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活动量。
饮食建议: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对于有特殊饮食需求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要遵循其饮食治疗原则。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
手术时机选择需谨慎,一般在妊娠中期(4-6个月)进行相对较为安全,此时胎儿相对稳定,手术对胎儿的影响较小。术前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及对妊娠的影响,术后要密切观察妊娠情况,注意伤口愈合与妊娠期生理变化的关系,如妊娠期乳腺的生理性增大等可能会影响伤口的观察和恢复。
2.哺乳期女性
手术要尽量避免影响乳汁分泌及哺乳功能。切口选择要考虑不影响今后哺乳时的乳腺导管走向等。术后要注意保持乳汁的排出通畅,防止发生乳腺炎等情况,对于正在哺乳的女性,要指导其正确的哺乳及挤奶方法,确保乳房健康。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前要更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老年患者伤口愈合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