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挠后起皮疹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皮肤干燥致屏障受损易受刺激起疹、过敏性皮肤病因接触过敏原引发免疫反应起疹、神经性皮炎由精神因素及局部刺激致痒起疹、感染性皮肤病因细菌真菌病毒感染起疹、还有肝胆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引发皮肤瘙痒起疹,不同人群在各原因下有不同表现情况。
原因: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有保持水分的作用,当皮肤水分流失过多或保湿机制出现问题时,如老年人皮肤的皮脂腺功能减退,分泌油脂减少;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或频繁洗澡且使用碱性过强的沐浴产品等,都易导致皮肤干燥。干燥的皮肤会使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瘙痒,搔抓后就容易出现皮疹。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很多人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搔抓后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等皮疹表现。
不同人群情况: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皮肤更易干燥;儿童如果洗澡过于频繁或使用不合适的洗浴用品,也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长期在空调房内工作生活的人群,皮肤水分流失加快,也容易面临皮肤干燥引发瘙痒起疹的问题。
过敏性皮肤病:
原因:当皮肤接触到过敏原时,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鱼虾、芒果等)、药物等,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体内会释放如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瘙痒,搔抓后皮疹加重。例如,对花粉过敏的人在接触花粉后,皮肤会迅速出现瘙痒,继而搔抓后出现红斑、风团样皮疹。
不同人群情况:儿童可能因接触新的玩具材料、食物等过敏原而发病;过敏体质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皮肤病;女性可能因使用新的化妆品等接触性过敏原而引发。
神经性皮炎:
原因:精神因素是重要诱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睡眠不佳等可导致神经性皮炎。另外,搔抓、摩擦等局部刺激也会加重病情。患者常先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或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随后皮疹逐渐融合成片,皮肤增厚,皮纹加深,出现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搔抓后皮疹明显。
不同人群情况: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中青年较为多见;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等易患;皮肤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如颈部、肘部、腰骶部等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感染性皮肤病:
原因: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皮肤后,会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初起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破溃后结成蜜黄色痂,搔抓后可向周围扩散,出现新的皮疹;真菌感染引起的体癣,多由直接或间接接触真菌感染的患者或动物,或自身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蔓延而来,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的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伴有瘙痒,搔抓后皮疹范围可能扩大;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瘙痒明显,搔抓后也会导致皮疹增多。
不同人群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皮肤病;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感染后恢复较慢,且感染性皮肤病可能更易反复发作;皮肤有破损的人群,如皮肤擦伤、割伤后未及时处理的人,感染风险更高。
其他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起疹:
原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皮肤瘙痒起疹,如肝胆疾病,由于胆汁淤积,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等皮疹;肾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会经皮肤排出,刺激皮肤引起瘙痒,搔抓后可能出现皮疹;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都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搔抓后引发皮疹。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容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出现瘙痒起疹的情况。
不同人群情况:患有肝胆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皮肤状况;老年人患全身性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更要留意皮肤瘙痒起疹与基础疾病的关系;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注意皮肤的护理,因为高血糖环境易导致皮肤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