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冻疮的处理需多方面进行。首先要做好保暖防护,有冻疮史者寒冷季更要提前防护;局部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但皮肤破损时不宜;早期冻疮可先冷敷后热敷交替处理,注意温度和时间;无破溃时可选外用药物,破溃则就医;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食物摄入;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轻柔谨慎且严重时就医,老年人要细致保暖、关注并发症、谨慎用药及控糖等。
一、一般处理措施
1.保暖防护
冻疮主要是由于寒冷引起,所以首先要做好保暖工作。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保暖装备,如儿童可选择宽松舒适的保暖手套、帽子等,避免手部再次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对于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群,要定时进入温暖环境缓解手部寒冷状况。例如,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应佩戴厚手套,尽量减少手部与外界寒冷空气的接触时间。
对于有冻疮病史的人群,在寒冷季节更要提前做好防护,因为这类人群手部皮肤对寒冷的耐受性可能较差,更容易复发冻疮。
2.局部按摩
轻柔按摩手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手部感觉舒适为宜。对于儿童,家长可以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揉搓儿童的手部,从手指根部向指尖方向缓慢按摩,每次按摩时间可控制在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成年人,自己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按摩操作,通过按摩能够加速手部血液流动,改善因寒冷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问题,从而缓解冻疮引起的肿胀和瘙痒。但要注意,如果手部皮肤已经有破损,则不宜进行按摩,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二、局部冷敷与热敷交替
1.早期处理
在冻疮初期,局部可能只是轻度的红肿瘙痒,此时可以先进行冷敷。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敷在手部冻疮部位,每次冷敷时间约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可以收缩局部血管,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冷敷时要注意观察手部皮肤反应,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要严格控制冷敷时间和冰袋温度。
随着病情发展,当冻疮部位肿胀和瘙痒有加重趋势但皮肤未破溃时,可以进行热敷。用40-45℃左右的温水浸泡手部,每次浸泡15-20分钟,或者用温热的毛巾湿敷手部。热敷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瘙痒症状。但要注意,热敷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他们对温度的感知可能不如正常人敏感,更要谨慎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
三、药物辅助(非药物优先原则)
1.外用药物选择
当冻疮部位没有破溃时,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痒作用的外用药物。例如维生素E乳膏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缓解冻疮引起的不适。对于儿童,使用外用药物时要选择儿童专用或者刺激性较小的产品,避免药物对儿童皮肤造成不良刺激。如果冻疮部位出现破溃,不建议自行使用外用药物,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因为破溃后自行用药可能会导致感染等更严重的问题。
四、饮食调节
1.营养摄入
从饮食方面来看,适当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的蔬菜(如胡萝卜、菠菜等)和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对于改善冻疮症状可能有一定帮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调节要符合其营养需求特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各种营养均衡摄入;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多摄入高盐、高脂食物等不利于血液循环的食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在处理冻疮时要格外小心。保暖措施要做到位,同时按摩和冷敷热敷的操作都要更加轻柔、谨慎。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鼓励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如果儿童冻疮情况较为严重,如肿胀明显、皮肤破溃等,应及时带儿童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避免自行处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2.老年人
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且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处理冻疮时,保暖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措施要更加细致。如果老年人冻疮部位出现问题,要密切关注是否有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饮食上,要注意控制糖分等的摄入,如果有糖尿病病史,更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同时,老年人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