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的引发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有遗传因素使部分皮炎具易感性、免疫系统异常易致皮炎;外因涉及接触过敏原致接触性皮炎、环境因素中气候和职业环境可引发相关皮炎、感染因素里细菌、真菌、病毒感染能导致对应皮炎、生活方式因素中皮肤清洁不当、饮食、精神因素会影响皮炎、还有药物反应、内分泌因素等也与皮炎有关。
免疫系统异常:人体免疫系统失调时容易引发皮炎。例如,在接触性皮炎中,机体对某些外界物质(如化妆品、金属等)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这些物质识别为有害病原体,从而启动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皮炎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皮炎也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皮肤组织,破坏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炎症性病变。
外因方面
接触过敏原:皮肤接触到过敏原是引发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常见的过敏原包括植物性的如漆树、荨麻等,动物性的如某些昆虫的毒液,化学性的如洗洁精、染发剂、橡胶制品等。当皮肤接触这些过敏原后,会在接触部位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红肿、瘙痒、起疹等皮炎表现。
环境因素
气候: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从而引发皮炎。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皮肤油脂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此时患脂溢性皮炎、乏脂性湿疹等皮炎的几率可能增加。而炎热潮湿的环境则有利于某些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发真菌性皮炎、细菌性皮炎等。比如在高温多汗的环境下,皮肤褶皱处温暖潮湿,适合马拉色菌等真菌生长,可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等真菌性皮炎。
职业环境:某些职业接触特殊的物质也易引发皮炎。比如矿工长期接触矿石粉尘等,建筑工人接触水泥等,这些物质可能刺激皮肤,导致职业性皮炎。例如长期接触沥青的工人,皮肤接触沥青后可能出现红斑、水疱等皮炎表现。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脓疱疮样皮炎等。当皮肤有破损时,细菌容易侵入,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脓疱、红肿、疼痛等症状。例如儿童皮肤娇嫩,若皮肤有擦伤等破损,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脓疱疮,出现典型的脓疱、破溃结痂等皮炎表现。
真菌感染:常见的有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体癣、股癣等,还有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马拉色菌毛囊炎等。真菌在皮肤表面或深层生长繁殖,刺激皮肤引发炎症,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常伴有瘙痒。比如足癣(脚气)就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具有传染性,表现为足部皮肤瘙痒、水疱、脱皮等皮炎症状。
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引发疱疹样皮炎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皮肤后,在皮肤黏膜部位出现群集性水疱,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尤其是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作。例如口唇疱疹就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现为口唇周围出现成簇的小水疱。
生活方式因素
皮肤清洁不当:过度清洁或清洁不恰当可能破坏皮肤的正常菌群和屏障功能。例如频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皮肤,会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正常菌群,导致皮肤干燥、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引发干性皮炎等。
饮食:某些食物过敏也可能诱发皮炎。比如对海鲜、芒果、牛奶等食物过敏的人,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皮炎症状。此外,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能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间接增加皮炎的发生风险。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皮肤的状态,导致皮炎的发生或加重。例如一些神经性皮炎患者,往往有精神情绪方面的诱因,精神紧张可导致病情加重,而放松心情后病情可能有所缓解。
其他因素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药疹,属于药物性皮炎。比如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类抗生素等)、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抗癫痫药等都可能引发药疹,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多种皮炎样表现。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也可能与皮炎有关。例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出现激素相关性皮炎等。如孕期由于激素水平改变,部分孕妇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皮炎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