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关节疼痛原因复杂,包括外伤因素(如急性扭伤、骨折)、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感染因素(如细菌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其他因素(如过度使用、内分泌紊乱、肿瘤),需结合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保护手关节。
一、外伤因素
1.急性扭伤:日常生活中,手关节受到外力撞击、过度扭转等情况易引发急性扭伤。例如打篮球时手指被对方碰撞,或做家务时手腕突然扭转,会导致手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组织受损,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疼痛部位多与受伤部位对应,局部可能有压痛、淤血等表现。
2.骨折:手部受到严重的暴力打击,如重物砸伤、高处坠落手部着地等,可能导致手关节骨折。骨折处除了剧烈疼痛外,还可能出现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典型表现,同时伴有肿胀、淤血,关节功能受限。不同部位的骨折疼痛特点略有差异,如指骨骨折时手指会明显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二、炎症性疾病
1.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病因与自身免疫反应、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累及手关节,表现为对称性的手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僵硬感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随着病情进展,关节会出现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等,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升高等。
2.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手关节的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是主要病理改变。好发于手指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部位。疼痛特点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可伴有关节肿胀、压痛,手指关节可能出现结节(如Heberden结节、Bouchard结节),病情严重时会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3.痛风性关节炎: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有关,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部位引发炎症。多见于男性,常突然发作,手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常见,但手关节也可能受累。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如同刀割样,疼痛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有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饮食不当(如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饮酒等可能诱发发作。
三、感染因素
1.细菌性关节炎:手部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手关节引起感染。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表现为手关节迅速出现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关节穿刺液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2.病毒性关节炎:如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可能引起手关节的炎症反应。一般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皮疹等,随后出现手关节疼痛、肿胀,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也会影响关节功能,实验室检查病毒相关抗体可能呈阳性。
四、其他因素
1.过度使用:长期从事手工劳动、频繁使用手机或键盘等,会导致手关节过度磨损,引起慢性劳损性疼痛。例如长时间打字的办公族,手指关节容易出现酸痛、僵硬,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期积累可能加重症状。疼痛多在手部活动过多后出现,休息后可减轻,局部可能有轻度压痛。
2.内分泌紊乱:如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出现手关节疼痛等症状,与激素变化导致的关节周围组织代谢紊乱有关。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伴有关节的轻度肿胀,随着更年期结束,部分症状可能缓解,但也有部分人会持续存在。
3.肿瘤:手部关节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也可能引起疼痛。原发性肿瘤如骨巨细胞瘤等,转移性肿瘤多来自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手部关节。疼痛一般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有局部肿块、关节功能障碍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发现骨质破坏等异常。
手关节疼痛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果出现手关节疼痛,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如女性更年期患者的内分泌因素,儿童手关节疼痛需排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情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手关节,避免过度使用、受伤等情况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