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病情观察,密切关注关节及全身症状;一般护理,合理安排休息体位与饮食;关节护理,做好保暖与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关注不同年龄患者药物反应;心理护理,针对不同年龄患者采取措施缓解心理问题,以综合护理控制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一、病情观察
1.关节症状观察
对于不同年龄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密切观察关节肿胀、疼痛的程度、范围及发作频率。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拒绝使用患肢等情况,而成年患者多能表述关节疼痛的具体感受。例如,观察关节肿胀的部位是单个关节还是多个关节,肿胀程度可通过测量关节周径等方式量化,疼痛程度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以此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
关注关节畸形的早期迹象,如是否有手指的梭形肿胀、腕关节的屈曲畸形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注意原有关节病变的变化情况,比如既往有关节损伤史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时关节症状的加重可能与原损伤有关。
2.全身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常伴有发热,不同年龄患者发热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可能出现不规则发热,成年患者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全身症状的变化也反映了病情的活动程度。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为不同年龄患者提供合适的卧床环境。儿童患者可设置有趣的床头环境以增加其卧床的舒适度,成年患者则要保证床铺的软硬适中。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如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关节肿胀。对于有关节畸形倾向的患者,定时帮助其更换体位,预防关节进一步畸形。
缓解期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活动计划,例如年轻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适量的关节功能锻炼,而老年患者活动量应适中,可选择散步等轻度活动。
2.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富含营养的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摄入以促进骨骼发育,可多食用奶制品、豆制品等。成年患者可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无特殊的饮食禁忌,但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炎症的食物,如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同时,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情况合理控制饮食量,维持合适的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三、关节护理
1.关节保暖
注意为患者关节保暖,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保暖方式。儿童患者可使用柔软的保暖衣物,避免使用过硬或过紧的保暖物品影响血液循环;成年患者可使用保暖护具,如护膝、护腕等。寒冷可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加重关节疼痛和肿胀,所以要保持关节处于温暖的环境中,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时要加强关节的保暖措施。
2.关节功能锻炼
早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儿童患者由家长协助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如屈伸手指等,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关节损伤。成年患者可进行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锻炼,如进行手指的抓握训练、膝关节的屈伸训练等。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和畸形。例如,每天定时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每次锻炼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延长,但一般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疲劳。
四、用药护理
虽然不提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但要了解不同药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作用。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一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成年患者用药时也要了解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当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向医生反馈。
五、心理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较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等方式缓解其因疾病导致的心理压力,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成年患者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了解疾病是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的,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例如,组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交流小组,让患者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