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涉及自身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异常致发病,不同年龄性别有差异)、感染因素(各种感染可诱发或加重,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易感性影响发病)、肥大细胞活化相关因素(物理、食物、药物等可活化肥大细胞,不同年龄性别对相关因素反应有差异)、其他因素(遗传使个体易患,生活方式中精神压力、不良习惯等可诱发或加重,不同年龄性别受生活方式因素影响不同),其多方面病因对诊断和治疗重要。
一、自身免疫因素
机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慢性荨麻疹。例如,自身抗体与体内的某些物质结合,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导致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有研究表明,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自身免疫相关靶点的抗体,如抗IgE抗体等,这些抗体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中,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发病情况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但在一些研究中发现,某些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在特定年龄段可能更为常见。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发的年龄段,慢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二、感染因素
机制:各种感染均可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研究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当幽门螺杆菌被清除后,荨麻疹症状可能得到改善;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感染,也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引发慢性荨麻疹;真菌感染如皮肤癣菌感染等,同样可能成为慢性荨麻疹的诱因。病原体感染后,其相关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荨麻疹表现。
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对感染的易感性不同,从而影响感染相关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相对而言感染相关慢性荨麻疹在儿童中的发病可能较为常见。而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导致感染相关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不同,但在不同感染类型的易感性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某些细菌感染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生率可能略有不同,但这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直接关联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三、肥大细胞活化相关因素
机制:肥大细胞是参与荨麻疹发病的关键细胞,其活化可导致组胺等介质释放。一些因素可直接或间接活化肥大细胞,如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等),皮肤受到物理刺激后,肥大细胞被激活,释放组胺等引起风团和瘙痒;某些食物(如鱼虾、坚果、牛奶等)中的成分可能作为过敏原,通过免疫机制激活肥大细胞;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能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激活肥大细胞,引发荨麻疹。
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肥大细胞活化相关因素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原更为敏感,更容易因食物因素导致肥大细胞活化引发荨麻疹;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肥大细胞活化相关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不同,但在某些特定物理因素刺激下,不同性别的皮肤敏感度可能略有不同,从而影响因物理因素导致的肥大细胞活化相关荨麻疹的发生情况。
四、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聚集性的研究发现,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慢性荨麻疹。例如,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肥大细胞功能等,从而增加慢性荨麻疹的发病风险。不同家族的遗传背景不同,导致遗传因素对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进而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也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几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人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精神压力相关的慢性荨麻疹诱发因素;而老年人可能因睡眠质量下降等生活方式问题影响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
总之,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自身免疫、感染、肥大细胞活化以及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了解这些病因对于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