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一期治愈率较高,5年生存率可达80%-90%左右。治疗包括手术(根据患者情况选保乳或改良根治术等)、辅助治疗(放疗降低局部复发风险,高危复发因素者需化疗,ER/PR阳性者需内分泌治疗,HER-2过表达者需靶向治疗),治疗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前2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5年后每6-12个月随访一次,不同特殊人群随访有调整。
一、浸润性乳腺癌一期治愈率
浸润性乳腺癌一期的治愈率相对较高。一般来说,浸润性乳腺癌一期的5年生存率可达80%-90%左右。这是因为一期浸润性乳腺癌肿瘤较小,还没有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例如,相关临床研究统计显示,在经过规范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一期患者中,很大一部分能够长期生存,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二、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1.术式选择
对于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好且肿瘤符合一定条件的患者,可考虑保乳手术。保乳手术是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同时保留乳房的外观。但需要满足一定的适应证,如肿瘤直径一般小于3cm,且乳房有适当体积,能够在术后保持较好的外观等。
对于大多数一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是比较常见的术式。改良根治术切除整个乳房以及腋下淋巴结等。
2.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老年患者,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来选择手术方式。如果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差,能够耐受保乳手术且肿瘤适合保乳的话,保乳手术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因为其对身体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维持;如果不适合保乳,则选择对身体影响相对较小的手术方式。
(二)辅助治疗
1.放疗
保乳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疗。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对于一期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放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能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从而间接提高治愈率。
对于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如果存在腋下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也可能需要进行术后放疗。
2.化疗
对于一些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一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如肿瘤细胞增殖指数高(Ki-67高表达等)、肿瘤大于2cm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化疗。化疗可以杀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例如,对于某些特定分子分型(如HER-2过表达但未进行靶向治疗前)的患者,化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化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骨髓功能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需要选择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小的化疗方案,并密切监测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3.内分泌治疗
如果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在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可以通过阻断雌激素的作用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例如,使用他莫昔芬等药物进行内分泌治疗,一般需要持续服用5年左右。
对于绝经后患者,还可以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内分泌治疗。在选择内分泌治疗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绝经状态等因素,并且要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他莫昔芬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需要进行相应的监测和处理。
4.靶向治疗
如果患者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在手术后需要进行靶向治疗,常用的靶向药物是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在使用靶向治疗前需要进行HER-2的检测,确保患者适合进行靶向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该药物可能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指标。
三、随访监测
浸润性乳腺癌一期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监测。一般来说,治疗后的前2年每3-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随访,包括乳腺体检、肿瘤标志物(如CEA、CA15-3等)检测、胸部X线或胸部CT等检查,以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或转移情况。5年后可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随访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随访的具体检查项目和频率可能会有所调整。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心、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相对较多,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