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哺乳期乳腺炎等问题,需从多方面着手。保持乳头清洁,日常及特殊情况均要注意;正确哺乳,按需且选合适姿势;避免乳汁淤积,哺乳后吸空乳汁并适当按摩;穿合适内衣,选合适尺码和棉质材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预防婴儿口腔问题,清洁婴儿口腔并及时治疗其口腔疾病。
一、保持乳头清洁
日常清洁:哺乳期女性应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防止细菌滋生。一般建议每天至少清洗1-2次,清洗时注意轻柔,避免损伤乳头。对于孕期女性,从孕中期开始可以用清水轻轻擦拭乳头,为哺乳期做好准备。
特殊情况处理:如果乳头有破损或皲裂,要更加注意清洁,可在每次哺乳后用干净的纱布蘸取少量乳汁涂抹在乳头处,因为乳汁具有一定的抑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二、正确哺乳
哺乳频率:按需哺乳,让婴儿充分吸吮乳房,一般建议每2-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充足的吸吮可以使乳腺管保持通畅,避免乳汁淤积。对于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产后半小时内就可让婴儿吸吮乳头,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泌乳反射和乳腺管通畅。
哺乳姿势:选择正确的哺乳姿势,如摇篮式、环抱式等,确保婴儿能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住,而不仅仅是乳头。正确的哺乳姿势可以减少乳头损伤的风险,防止细菌通过破损的乳头进入乳腺引起感染。例如,摇篮式哺乳时,母亲用手臂托住婴儿的头部和身体,让婴儿的嘴与乳头保持合适的角度;环抱式哺乳适合剖宫产术后的母亲,能减少对腹部伤口的压迫。
三、避免乳汁淤积
排空乳汁:每次哺乳后如果婴儿没有将乳汁完全吸空,应使用吸奶器将剩余乳汁吸净。吸奶器的使用要注意正确操作,选择合适的吸奶模式和力度,避免过度负压损伤乳腺组织。对于职场哺乳期女性,可以准备好吸奶器,在工作间隙按时吸奶,保持乳腺管通畅。
注意乳房按摩:在哺乳前可以进行适当的乳房按摩,促进乳汁流动。哺乳前用温热的毛巾热敷乳房3-5分钟,然后用手指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帮助乳腺管通畅。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引起乳房疼痛或损伤。
四、穿着合适的内衣
选择合适尺码:哺乳期女性应佩戴合适尺码的棉质哺乳内衣,避免过紧或过松。过紧的内衣会压迫乳房,影响乳汁的排出和乳腺的血液循环;过松的内衣则不能很好地支撑乳房,容易导致乳房晃动,增加乳腺组织损伤的风险。一般建议选择能够完全包裹乳房,且有良好支撑性的哺乳内衣,每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晚上睡觉前应及时取下,让乳房得到充分放松。
材质选择:内衣材质以棉质为佳,棉质内衣透气性好,能减少乳头与内衣之间的摩擦,保持乳房局部干燥舒适,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五、增强自身免疫力
合理饮食:哺乳期女性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例如,每天保证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像1-2个鸡蛋、200-300克的瘦肉或鱼虾等,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产后身体恢复良好后可以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散步可以在产后早期开始,每天坚持散步20-30分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瑜伽则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通过一些柔和的体式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体质,但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哺乳期女性往往需要频繁照顾婴儿,容易疲劳,充足的休息可以让身体得到恢复,提高免疫力。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必要时可以利用婴儿休息的时间同步休息。
六、预防婴儿口腔问题
婴儿口腔清洁: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婴儿出牙前,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取清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牙龈和口腔黏膜;婴儿出牙后,要帮助婴儿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如每天早晚用儿童专用牙膏刷牙(牙膏用量要控制,一般为米粒大小)。因为婴儿口腔中的细菌如果通过哺乳时接触乳头,可能会进入乳腺引起感染,所以保持婴儿口腔清洁很重要。
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疾病:如果婴儿患有口腔疾病,如鹅口疮等,要及时就医治疗。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婴儿患病后,口腔中的病菌可能在哺乳过程中传播到母亲乳头,进而引发母亲乳腺炎,所以一旦发现婴儿有口腔问题应积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