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是乳腺常见良性疾病,由乳腺导管阻塞致乳汁或分泌物潴留形成,分单纯性囊肿、积乳囊肿等。发病与内分泌因素、乳腺结构不良有关。有肿块、周期性疼痛等表现,可通过乳腺超声、钼靶X线、穿刺抽吸检查诊断,小无症状者观察随访,大、有症状或疑恶变者手术治疗,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定义
乳腺囊肿是乳腺常见的良性疾病,是由于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汁积聚或分泌物潴留形成的囊性结构。可分为单纯性囊肿、积乳囊肿等类型。
二、发病原因
1.内分泌因素
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引发乳腺囊肿。例如,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时,乳腺导管会发生增生、扩张,进而形成囊肿。在青春期、经前期等阶段,激素水平变化明显,相对更容易出现乳腺囊肿相关的症状。
对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哺乳等生理过程也与激素变化相关,若在此期间出现乳腺导管阻塞,就可能形成积乳囊肿等情况。
2.乳腺结构不良
乳腺的正常结构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乳腺囊肿。乳腺导管的结构异常会影响其正常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使得分泌物在导管内积聚,逐渐形成囊肿。这种结构不良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有家族中有乳腺疾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肿块:患者可发现乳房内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患者可能伴有轻微胀痛或刺痛。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直径数厘米。
周期性疼痛:部分患者的乳房胀痛具有周期性,与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肿块和疼痛可能稍有加重,月经后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不随月经周期明显变化。
2.不同类型表现
单纯性囊肿:多见于中年女性,肿块通常单发,囊内为清亮液体。
积乳囊肿:常见于哺乳期女性或曾有哺乳经历的女性,多为单发肿块,囊内为乳汁样或乳黄色液体。
四、诊断方法
1.乳腺超声检查
是诊断乳腺囊肿的常用方法。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有助于与实性肿块鉴别。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观察囊肿内部的情况,初步判断囊肿的性质。
2.钼靶X线检查
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钼靶X线检查可以辅助诊断。囊肿在钼靶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楚。但对于致密型乳腺,钼靶X线的诊断价值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3.穿刺抽吸检查
对于怀疑有恶变可能的囊肿,可进行穿刺抽吸。通过抽取囊内液体进行检查,若为血性液体,则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恶性病变的可能,同时还可以对抽取的液体进行细胞学等检查,明确囊肿的性质。
五、治疗原则
1.观察随访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乳腺囊肿,尤其是单纯性囊肿,如果超声等检查提示为良性表现,可定期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对于育龄期女性,要关注月经周期对囊肿的影响情况。
积乳囊肿如果囊肿较小,没有明显感染等情况,也可以先观察,部分积乳囊肿可通过局部按摩等方法促进乳汁排出而自行吸收,但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引起乳腺组织损伤。
2.手术治疗
当囊肿较大,引起明显症状,如疼痛剧烈、影响美观或怀疑有恶变可能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为囊肿切除术,将囊肿完整切除。对于积乳囊肿,若合并感染形成脓肿,则需要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切开引流。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发生乳腺囊肿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乳腺囊肿的状态。同时,要注意合理避孕,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产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干扰体内激素平衡,加重乳腺囊肿相关问题。
2.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出现积乳囊肿时,要重视乳房的护理,保持乳头清洁,避免乳头损伤,及时排空乳汁,防止乳汁淤积加重囊肿。若出现积乳囊肿合并感染的情况,要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同时要考虑到哺乳的问题,有些抗感染药物可能会对婴儿产生影响,需谨慎选择。
3.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女性患乳腺囊肿时,虽然多数为良性,但也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疾病恶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肿块是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疼痛性质是否改变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