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胃炎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饮食上急性期短暂禁食后给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缓解期逐步过渡正常饮食且避油腻辛辣生冷;补液要观察脱水情况,轻脱水口服补液盐,重脱水及时静脉补液;休息要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活动量;臀部要保持清洁干燥、涂护臀霜预防红臀;病情观察要关注大便、体温、精神状态;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儿护理更需精细密切。
一、饮食护理
1.急性期调整:小儿急性肠胃炎急性期需短暂禁食,一般2-4小时,之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少量多次喂养,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因为此时胃肠功能较弱,难以消化普通饮食,流质饮食易于消化吸收,能为小儿提供必要能量又不增加胃肠过多负担。
2.缓解期过渡:随着病情缓解,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面条、蒸蛋等,然后再恢复到正常饮食,但要注意避免油腻、辛辣、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消化负担,辛辣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生冷食物易引起胃肠痉挛,所以需逐步调整饮食结构以适应胃肠功能恢复。
二、补液护理
1.预防脱水:密切观察小儿有无脱水症状,如口渴、尿少、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小儿急性肠胃炎易引起脱水,若出现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置后少量多次给小儿服用,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口服补液盐能有效补充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预防脱水进一步加重,且口感相对较好,小儿较易接受。
2.重度脱水处理:若出现重度脱水表现,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皮肤花纹、尿量极少等,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补液,通过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能量等,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维持小儿体内环境稳定。
三、休息护理
1.保证充足睡眠:让小儿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小儿在患病期间身体较为虚弱,良好的休息能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可为小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减少噪音干扰等,保证小儿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婴幼儿需保证12-16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2.减少活动量:限制小儿过度活动,避免剧烈玩耍等。因为活动量过大可能会使胃肠蠕动加快,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可让小儿在床上或安静的室内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绘本等。
四、臀部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小儿患急性肠胃炎时,腹泻次数较多,要及时更换尿布或内裤,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因为粪便刺激容易引起臀部皮肤发红、糜烂,即红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可有效预防红臀的发生。
2.预防红臀措施:可适当涂抹护臀霜等保护臀部皮肤。护臀霜能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粪便等刺激物与臀部皮肤接触,进一步降低红臀的发生风险。
五、病情观察
1.观察大便情况:密切观察小儿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等。例如,记录每天大便几次,是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还是伴有黏液、脓血等。通过大便情况的观察能了解病情的变化,如大便次数增多且性状改变加重,可能提示病情有加重趋势,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监测体温:注意监测小儿体温,小儿急性肠胃炎可能伴有发热,若体温超过38.5℃且小儿精神状态不佳等,需关注体温变化。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非药物干预,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措施,主要通过适当减少衣物、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再考虑其他安全方式。
3.观察精神状态:留意小儿的精神状态,如是否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有无哭闹不止等。小儿精神状态是病情轻重的重要indicator,若精神状态差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在护理上要更加精细。饮食护理时需严格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补液时要准确控制口服补液盐的量和速度,避免误吸等情况发生。在臀部护理时要更加轻柔,防止损伤婴幼儿娇嫩的皮肤。
2.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果小儿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患急性肠胃炎时病情变化可能更复杂。在护理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如观察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有无加重等,并且在饮食、补液等护理措施上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营养不良的小儿可能需要更注重营养补充的方式和量,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不加重胃肠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