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导致感染、肾脏受累相关肾衰竭、神经系统受累相关并发症、心血管受累相关疾病等死亡情况,感染因自身免疫紊乱、药物致抵抗力下降等易发生,肾脏受累因狼疮性肾炎控制不佳可进展为肾衰竭,神经系统受累可引发癫痫发作等严重并发症,心血管受累可致心包填塞等严重疾病,且各情况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风险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衰退,抵抗力相对更弱,在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可能更高;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加上疾病本身及药物的影响,感染的易感性也较高。
性别因素:性别对感染风险的直接影响相对不突出,但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机体免疫状态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居住环境不卫生、营养不良等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增加感染发生的几率。
病史:有反复感染病史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再次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且感染控制可能更困难。
肾脏受累相关的肾衰竭
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极易累及肾脏,引发狼疮性肾炎。如果狼疮性肾炎病情控制不佳,会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肾衰竭会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进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例如,在狼疮性肾炎的病程中,随着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一系列严重症状,若不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等干预措施,会危及生命。
年龄因素:儿童狼疮性肾炎患者如果病情进展迅速,发生肾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患者肾脏本身的储备功能下降,对于狼疮性肾炎导致的肾功能损害耐受能力较差。
性别因素:性别对狼疮性肾炎进展为肾衰竭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病情。
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高盐、高蛋白摄入过多等,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狼疮性肾炎病情的控制,增加肾衰竭的发生风险。
病史:既往狼疮性肾炎病情控制不佳,反复复发的患者,发展为肾衰竭的可能性更大。
神经系统受累相关的并发症
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神经系统,出现神经精神性狼疮,如癫痫发作、脑血管意外、昏迷等。癫痫发作可能导致患者意外损伤、窒息等;脑血管意外会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影响神经功能,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昏迷则提示病情极为严重,多系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例如,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时,若不能及时控制,会造成脑缺氧加重,进而危及生命。
年龄因素: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神经精神性狼疮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本身有所减退,神经精神性狼疮引发并发症的后果可能更严重。
性别因素:性别对神经系统受累相关并发症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女性患者在一些激素水平波动等情况下可能更容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生活方式:不规律的生活作息、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神经系统症状的发作,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病史:既往有神经精神性狼疮发作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加。
心血管受累相关的疾病
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导致心包炎、心肌炎、冠状动脉炎等。心包炎严重时可引起心包填塞,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肌炎会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炎可引起心肌缺血、梗死等。例如,心包填塞若不及时处理,会迅速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心肌梗死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心血管系统后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儿童患者心血管受累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较为迅速。
性别因素:女性患者在某些激素相关因素影响下,心血管受累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心血管受累相关疾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死亡原因之一。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不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病情的控制,增加心血管相关死亡的风险。
病史: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受累相关疾病复发或加重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