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检查、补体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查及其他自身抗体检查等方面。一般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见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尿常规可见蛋白尿等;自身抗体检查中ANA几乎全阳性但特异性低,ds-DNA抗体特异性高且与活动度相关,抗Sm抗体是标记性抗体;补体检查活动期补体水平降低;免疫球蛋白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其他自身抗体检查中抗磷脂抗体与并发症相关,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神经精神症状密切相关,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在各项检查中的表现和临床意义有不同特点。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约半数患者有轻度正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活动期患者血小板可减少,约1/4患者白细胞减少,伴淋巴细胞绝对和相对计数减少。这是因为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会影响血细胞的生成和代谢等过程,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常规异常,儿童患者可能因生长发育特点,血常规异常表现可能更易受疾病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
2.尿常规
可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脏是红斑狼疮常见的受累器官,当肾脏受损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尿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形成管型。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泌尿系统感染等风险与红斑狼疮肾脏受累可能相互影响,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在留取尿常规标本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规范以保证结果准确。
二、自身抗体检查
1.抗核抗体(ANA)
几乎所有红斑狼疮患者的ANA均为阳性,但特异性低。ANA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ANA阳性可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儿童患者ANA阳性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ANA也可能出现生理性波动。
2.抗双链DNA(ds-DNA)抗体
对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活动期患者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缓解期阳性率降低。其发病机制与自身抗体攻击含有双链DNA的细胞结构等有关,性别差异在该抗体阳性率上无明显特异性区分,但不同年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程度不同,ds-DNA抗体阳性的临床意义判断需要更谨慎,儿童患者出现该抗体阳性更要警惕疾病活动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等。
3.抗Sm抗体
是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仅约25%。一旦出现抗Sm抗体阳性,对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出现抗Sm抗体阳性,都提示可能患有红斑狼疮相关疾病,女性患者在诊断时需结合自身月经等情况,儿童患者则要考虑其特殊的生长发育需求和疾病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三、补体检查
1.总补体(CH50)及C3、C4
红斑狼疮活动期时,补体水平常降低,尤其是C3、C4。这是因为免疫复合物形成并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补体消耗增加。在不同性别患者中,补体水平的正常范围可能因生理差异有细微不同,但总体变化趋势与疾病活动相关,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补体水平变化可能更易受疾病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且儿童的补体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特定的参考范围来判断。
四、免疫球蛋白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尤其是IgG增高常见。这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机体产生过多的免疫球蛋白有关,不同年龄患者免疫球蛋白增高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免疫球蛋白增高的原因和对身体的影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免疫球蛋白也可能出现变化。
五、其他自身抗体检查
1.抗磷脂抗体
包括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部分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抗磷脂抗体阳性,与患者的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流产等并发症相关。不同性别患者出现抗磷脂抗体阳性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因生理特点有差异,年龄较小的患者出现该抗体阳性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需要密切监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与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症状密切相关,在伴有神经精神狼疮的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出现该抗体阳性时,神经精神症状的表现和处理需要特别谨慎,儿童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可能对其智力、运动等发育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评估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