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增生及退行性变导致的异常团块,分增生性、肿瘤性等类型,有多种表现,可通过超声、钼靶、MRI等检查,良性结节可观察随访或针对病因处理,恶性结节需手术及综合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需及时检查并采取合理措施。
乳腺结节的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增生性结节: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尤其在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引起乳腺组织增生形成结节。例如,育龄期女性由于内分泌波动较明显,相对更容易出现因增生导致的结节,其结节大小、质地可能随月经周期有变化,月经前可能稍增大、质地稍硬,月经后部分可缓解。
肿瘤性结节:又可分为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等)和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等)导致的结节。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一般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而乳腺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常表现为结节边界不清、质地硬、活动度差等。
根据影像学表现分类
超声检查分类:可根据BI-RADS分类系统进行分类,从0-6类,数字越高恶性可能性越大。0类需结合其他检查;1类表示阴性;2类多为良性病变;3类良性可能大,但需短期随访;4类又分为4A、4B、4C,恶性可能性逐渐增加;5类高度提示恶性;6类已病理证实为恶性。
乳腺结节的常见表现
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体检(如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发现结节。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胀痛、刺痛等,疼痛可能与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疼痛可能加重,月经后缓解。例如一些因激素波动引起增生性结节的患者,可能有较明显的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乳房疼痛症状。
少数患者可触及乳头溢液,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若出现乳头溢液且伴有乳腺结节,需进一步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体征表现
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乳腺内结节,不同性质的结节触诊表现不同,前面提到的纤维腺瘤质地韧、边界清、活动度好;乳腺癌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等。
乳腺结节的相关检查
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乳腺结节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内部结构,能较好地鉴别结节是囊性还是实性,对于判断结节的血流情况等也有帮助,而且超声检查无辐射,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包括育龄女性、孕期及哺乳期女性等,因为孕期和哺乳期乳腺受激素影响变化较大,超声检查能较好地观察乳腺情况又不会对胎儿等造成辐射危害。
乳腺钼靶:主要用于40岁以上女性的乳腺检查,对发现乳腺内的钙化灶等有优势,但有一定辐射,对于年轻女性乳腺腺体较致密的情况,钼靶检查可能受一定限制。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乳腺结节评估有帮助,如怀疑多中心、多病灶的乳腺癌等情况,但相对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病理检查
穿刺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粗针穿刺活检等。细针穿刺活检适用于怀疑恶性的结节,通过抽取结节内细胞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粗针穿刺活检能获取更多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对于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超声提示4类及以上的结节,常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性质。
乳腺结节的处理原则
良性结节的处理
观察随访:对于一些良性且无明显症状的结节,如部分2类、3类结节,可定期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随访,观察结节大小、形态等变化。如果结节稳定,可继续随访;如果有变化则根据情况再做进一步处理。比如对于一些较小的、多年无明显变化的纤维腺瘤结节,可定期复查超声。
针对病因处理:如果是因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增生性结节,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部分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后,结节可能有所缓解。
恶性结节的处理
手术治疗:一旦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等恶性结节,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等,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综合治疗:术后可能需要结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靶向治疗药物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乳腺结节的发生、发展及处理上各有特点,比如年轻女性发现乳腺结节多考虑良性病变可能大,但也不能忽视恶性可能;中老年女性则需更警惕恶性结节的发生,需要更细致全面的检查评估等。总之,对于乳腺结节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性质后采取相应合理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