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孕不育有多种特征,包括精液参数异常,如精液量、pH值、精子浓度、活力等异常;有生殖系统异常体征,像睾丸大小、位置异常及精索静脉曲张等;存在性功能障碍相关表现,如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有免疫因素相关表现,如抗精子抗体阳性;有内分泌异常表现,如激素水平异常;还有遗传因素相关特征,如染色体异常等,有相关特征的男性应及时就医全面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等。
一、精液参数异常
精液是反映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精液参数异常是男子不孕不育常见特征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正常精液量应在2-7毫升,pH值为7.2-8.0,精子浓度应≥15×10/毫升,精子活力方面,前向运动精子(a级+b级)应≥32%等。若精液量过少或过多、pH值异常、精子浓度过低、活力不足等都可能影响生育,例如精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与卵子结合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因为能够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的精子数量不足。
二、生殖系统异常体征
1.睾丸异常
睾丸大小异常较为常见,正常睾丸体积约15-25毫升,如果睾丸体积过小,可能是睾丸发育不良等问题,如克氏综合征患者,睾丸往往小而硬。而睾丸体积过大也可能存在异常情况,比如睾丸肿瘤等疾病可能导致睾丸体积增大。
睾丸位置异常,隐睾是常见情况,即睾丸未能正常下降至阴囊内,而是停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等部位。由于腹腔内温度高于阴囊,不利于精子的生成和存活,会严重影响生育能力。
2.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子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表现为阴囊内精索静脉迂曲扩张,可通过触诊或超声检查发现。精索静脉曲张会导致阴囊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还会造成睾丸内环境的改变,如氧化应激增加等,进而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活力,使精子的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等。
三、性功能障碍相关表现
1.勃起功能障碍
男性无法正常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的性交过程,从而影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心理因素,如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有器质性因素,如血管病变、神经损伤等。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引发勃起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育。
2.射精功能障碍
包括不射精或逆行射精等情况。不射精是指在性交过程中不能射精,逆行射精则是指射精时精液逆流进入膀胱而非排出体外。不射精会使精子无法进入女性生殖道,逆行射精则会导致精液中无精子,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不育。不射精可能与神经系统病变、药物副作用等有关,逆行射精常见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患者。
四、免疫因素相关表现
1.抗精子抗体阳性
男性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会攻击精子,影响精子的活力、运动能力以及受精能力。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可能与生殖系统的炎症、损伤等有关,例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炎症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系统对精子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
五、内分泌异常表现
1.激素水平异常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激素失衡会影响生育。例如,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水平异常。FSH主要促进睾丸生精上皮的发育和精子生成,LH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当FSH水平过低时,可能导致生精功能障碍;LH水平异常也会影响雄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成熟。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男性生育,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导致激素水平紊乱,影响生殖相关激素的正常分泌,从而影响精子的质量和生育能力。
六、遗传因素相关特征
1.染色体异常
某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男子不孕不育,如克氏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Y,除了有睾丸发育异常等表现外,还会出现精子生成障碍,几乎无精子生成,导致不育。其他如Y染色体微缺失等情况也可能影响精子的生成,从而造成男性不育。
对于有不孕不育相关特征的男性,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精液分析、生殖系统超声、激素水平检测、染色体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生活方式方面,应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高温环境、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以维护生殖系统的健康。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的男性,更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的控制对于改善生殖相关指标可能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