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因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早期活动后出现,病情重时休息或平卧加重,儿童和老年患者表现有差异)、乏力(心脏泵血不足致全身灌注不足,女性和儿童患者有不同影响)、水肿(多从下肢开始凹陷性水肿,渐向上蔓延,儿童和老年患者表现有别)、心悸(心脏功能异常致心律失常,儿童和老年患者表现不同)、头晕黑矇(心输出量减少致脑供血不足,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风险)以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及不同人群影响。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发生机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从而导致呼吸困难。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例如,一些患者在进行轻度体力活动,如快走、爬楼梯后就会感到气促,需要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病情较重者可能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被迫采取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这是因为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肺淤血。
2.不同人群差异: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喂养困难,因为儿童的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心功能不全时更容易出现呼吸方面的异常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仔细鉴别。
(二)乏力
1.发生原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从而使患者感到乏力。患者常感觉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是进行很轻微的活动也会感到疲惫不堪。比如,原本可以正常做家务的老年患者,患病后可能连简单的扫地都无法完成,很快就会出现乏力的感觉。
2.年龄与性别影响:女性患者可能在同等病情下,乏力症状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但主要还是由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全身灌注不足引起;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乏力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表现为活动量较同龄儿童明显减少等。
(三)水肿
1.水肿特点:多从下肢开始出现凹陷性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这是因为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脚踝部的水肿,早晨起床时可能不太明显,活动一天后逐渐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甚至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例如,患者脚踝部用手指按压后会出现一个凹陷,长时间不能恢复。
2.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出现水肿时,由于皮肤较薄,水肿可能更容易观察到,而且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相鉴别,如营养不良等;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合并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水肿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水肿的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
(四)心悸
1.产生原理:心脏功能异常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颤动等,从而导致患者感觉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irregular(不规则),自己能感觉到心脏跳动的异常。例如,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会出现心房颤动,此时就会明显感到心悸,心跳紊乱。
2.不同年龄心悸表现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等,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儿童的异常表现;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对心率变化的耐受程度不同,有些老年患者即使存在较明显的心律失常,心悸症状可能也不是很典型,但通过心电图等检查可以发现异常。
(五)头晕、黑矇
1.原因分析: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黑矇等症状。当患者突然站立或体位改变时,这种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加重,导致头晕甚至眼前发黑。比如,患者从卧位突然站起时,可能会感到头晕,严重时会出现黑矇,甚至晕厥。
2.特殊人群风险:儿童患者发生头晕、黑矇时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心源性的脑供血不足,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脑供血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脑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头晕、黑矇的发生需要与脑血管疾病等进行鉴别,同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因头晕、黑矇而发生跌倒等意外。
(六)心律失常相关表现
1.常见心律失常类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例如,心房颤动时患者除了心悸外,还可能出现脉搏短绌,即同一时间内脉搏次数少于心率次数;室性早搏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脏有停跳感等。
2.不同人群心律失常的影响:儿童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老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可能会加重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同时还可能增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