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是出生后1年仍未闭合的常见先天性心脏异常,由胚胎发育、血流动力学等因素致,多数无症状,可通过心脏超声等诊断,大多观察等待可随年龄增长渐闭合,少数需手术,预后多良好,护理上要注意日常休息活动、饮食、定期复查及预防感染等。
一、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的基本概念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中部的一个生理性通道,通常在出生后1年左右闭合。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是指出生后1年卵圆孔仍未闭合的情况,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
二、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的发生原因
1.胚胎发育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房间隔的形成出现异常,导致卵圆孔未能按时闭合。这与遗传因素以及孕期的一些不良因素可能有关,例如孕妇在孕期接触有害物质、感染某些病毒等,可能影响胚胎心脏的正常发育。
2.血流动力学因素:幼儿时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可能对卵圆孔未闭的维持有一定作用。正常情况下,出生后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卵圆孔会逐渐闭合,但如果某些原因导致右心房压力持续高于左心房,就可能使卵圆孔未闭持续存在。
三、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的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大部分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心脏超声检查时被发现。这是因为卵圆孔未闭较小,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幼儿的生长发育不受明显影响,所以没有特殊的不适表现。
2.有症状情况:少数幼儿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容易疲劳、活动耐力较同龄儿童差等。这是因为卵圆孔未闭导致少量血液左向右或右向左分流,长期可能影响心脏的功能,进而影响幼儿的活动耐量。
四、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的诊断方法
1.心脏超声检查:这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主要方法。通过心脏超声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卵圆孔的形态、大小以及分流情况。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测量卵圆孔未闭的直径等指标,对于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可能会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尤其是对于卵圆孔未闭的细微情况观察得更为准确,但一般是在心脏超声检查不够明确时才会考虑使用。
五、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的治疗
1.观察等待:大多数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闭合。对于无症状且卵圆孔未闭较小的幼儿,一般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卵圆孔的闭合情况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因为随着幼儿的生长发育,心脏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可能会发生变化,部分卵圆孔未闭会自然闭合。
2.手术治疗:少数情况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卵圆孔未闭较大,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时,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闭合卵圆孔。手术方式主要有卵圆孔修补术等,但手术治疗一般是在观察等待无效或者病情较为严重时才会考虑,且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六、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的预后
1.自然闭合情况:大部分幼儿卵圆孔未闭会在出生后1年内自然闭合,预后良好。即使没有自然闭合,对于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卵圆孔未闭,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寿命等一般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2.未闭合的远期影响:少数卵圆孔未闭持续不闭合的幼儿,在成年后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发生脑栓塞等。这是因为卵圆孔未闭可能成为右向左分流的通道,使静脉系统的一些微栓子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脑栓塞等并发症。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通过定期监测和早期干预可以降低风险。
七、幼儿心脏卵圆孔未闭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1.日常护理:
休息与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根据幼儿的情况适当进行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对于有卵圆孔未闭的幼儿来说,合理的活动量有助于维持心脏功能的稳定。
饮食:给予均衡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良好的饮食有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对心脏功能的维持也有一定的帮助。
2.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卵圆孔未闭的变化情况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幼儿):幼儿时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要注意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病情。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等。如果幼儿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同时,在幼儿的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幼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活动耐力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