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是一种症状,分为增生性、肿瘤性等类型,可通过临床触诊、影像学检查诊断,良性结节定期复查或相应处理,恶性结节综合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育龄期女性注意生活习惯和月经后复查,中老年女性重视高危结节检查,有家族史人群更密切关注乳腺健康及筛查。
一、乳腺结节的分类
1.根据病因分类
增生性结节: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有关,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失衡时,乳腺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结节。常见于育龄期女性,月经前结节可能增大、胀痛,月经后部分缓解。其发生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相关,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可能影响激素平衡,从而增加增生性结节的发生风险。
肿瘤性结节
良性肿瘤性结节:如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有关,瘤体边界清晰、活动度好。乳腺囊肿也属于良性肿瘤性结节,是乳腺导管扩张形成的囊性结构,内含液体,可单发或多发。
恶性肿瘤性结节:即乳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家族遗传(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增高)、基因突变(如BRCA1/BRCA2基因异常)、长期暴露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等。
2.根据影像学表现分类
超声检查分类:可根据结节的回声、边界、纵横比等分为不同的BI-RADS类别,从0-6类,数字越高恶性可能性越大。例如BI-RADS3类多考虑良性病变,恶性风险<2%;BI-RADS4类则可疑恶性,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
钼靶检查分类:对于乳腺腺体致密的年轻女性,钼靶检查可能受限,而对于老年女性乳腺腺体相对疏松的情况,钼靶可较好显示结节情况,分类同样参考BI-RADS系统。
二、乳腺结节的诊断方法
1.临床触诊:医生通过触摸乳腺,初步判断结节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但临床触诊受医生经验影响较大,对于一些深部结节或较小的结节可能难以准确判断。
2.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能较好地鉴别结节是囊性还是实性。对于年轻女性,尤其是乳腺腺体致密者,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例如超声下囊性结节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实性结节则有相应的回声表现。
乳腺X线钼靶: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的筛查,可发现微小钙化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对于年轻、乳腺腺体致密的女性,钼靶可能不如超声敏感。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怀疑多中心、多灶性病变或评估乳腺假体周围情况等有优势,尤其是在鉴别乳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有一定价值,但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三、乳腺结节的处理原则
1.良性结节的处理
增生性结节:如果结节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一般建议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控制结节发展。对于有明显胀痛等症状的增生性结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但需谨慎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良性肿瘤性结节:如纤维腺瘤,若结节较大(一般>2cm)或有生长趋势,或患者有强烈的手术意愿,可考虑手术切除;乳腺囊肿如果较大(直径>3cm)引起明显不适,也可考虑穿刺抽吸或手术切除。
2.恶性结节的处理:一旦确诊为乳腺癌,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早期乳腺癌通过规范治疗,预后较好;中晚期乳腺癌则需要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四、不同人群乳腺结节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此阶段女性由于激素波动较大,增生性结节较为常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当发现乳腺结节时,应在月经干净后1周左右进行复查,因为月经前乳腺可能因激素影响出现生理性增生,此时结节可能偏大,月经后复查可更准确判断结节性质。
2.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对于乳腺结节更要重视。如果发现乳腺结节,尤其是BI-RADS4类及以上的结节,应尽快进行进一步检查,如穿刺活检等,以明确结节性质,及时进行相应治疗。
3.有家族史的人群: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应更加密切关注乳腺健康。除了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外,可能需要更早开始进行乳腺筛查,如从25岁左右就开始定期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要了解自己的家族基因情况,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便采取更针对性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