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时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可能由生理因素(血容量变化、激素变化、代谢增加、子宫增大、体重增加)、心理因素(紧张焦虑等情绪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对孕妇短期有不适、长期可能影响心脏储备功能,对胎儿一般影响较小但严重时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处理上可通过休息放松、调整体位一般处理,定期产检及监测胎儿情况,严重时就医评估,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怀孕时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1.血容量变化:怀孕后母体血容量逐渐增加,一般在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较孕前可增加30%-50%。血容量的增加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更快地泵血来满足身体各器官和胎儿的需求,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例如,有研究数据显示,正常妊娠女性在妊娠中晚期血容量增加明显,心脏为适应这种变化,心率会相应改变。
2.激素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如孕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孕激素可以影响心血管系统,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另外,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作用,共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3.代谢增加:怀孕后孕妇的基础代谢率升高,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这就需要心脏加快跳动来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满足母体和胎儿代谢增加的需求,进而引起心率加快。
(二)心理因素
怀孕对于孕妇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很多孕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率,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比如,一些首次怀孕的孕妇,由于对怀孕过程的不了解等原因,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心率加快的情况。
(三)其他因素
1.子宫增大:随着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向上压迫胸腔,使心脏的位置和形态发生改变,心脏的活动空间相对减小,心脏泵血功能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导致心率加快。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这种情况较为明显。
2.体重增加:孕期孕妇体重通常会增加,体重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也可能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二、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一)对孕妇的影响
1.短期影响: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会使孕妇在孕期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导致孕妇休息不好等情况。不过一般轻度的窦性心动过速如果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短期对孕妇身体的直接损害可能相对有限,但会给孕妇带来不适感觉。
2.长期影响:如果孕期长期存在较为明显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增加孕妇心脏的长期负担,虽然孕期心脏通常能较好地代偿,但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心脏的储备功能,在分娩等特殊时刻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心脏负担风险。
(二)对胎儿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窦性心动过速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对胎儿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孕妇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一些严重的病理情况引起,如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等,可能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从而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情况。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大多数单纯因孕期生理变化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对胎儿影响不大。
三、处理及建议
(一)一般处理
1.休息与放松:孕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方式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如听舒缓的音乐、进行深呼吸练习等。例如,每天可以安排一定时间听一些轻柔的胎教音乐,同时进行深呼吸,每次深呼吸时尽量让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这样有助于放松身心,可能对心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调整体位:在休息时可以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缓解窦性心动过速。
(二)医疗监测
1.定期产检:孕妇要按时进行产检,除了常规的产科检查外,还可以进行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的定期监测,密切关注心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定期产检能够及时发现心率的异常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的心脏问题等。
2.监测胎儿情况: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监测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以及通过胎心监护监测胎儿的心率等情况,确保胎儿在宫内的状况良好。
如果窦性心动过速较为严重,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心脏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但一般不轻易使用药物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优先考虑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来改善心率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孕妇的年龄、心理状态等因素,给予孕妇人文关怀,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确保孕期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