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是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本质是胚胎与子宫蜕膜剥离致少量出血和子宫收缩的妊娠早期异常。临床表现有阴道流血(量少、色不同)和腹痛(程度、频率不同);导致因素包括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年龄增大风险增)、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内分泌异常、强烈应激)、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诊断方法有超声检查(看妊娠囊等情况)和孕激素测定(测孕激素水平);需与难免流产(阴道流血增多、宫颈口扩张)、异位妊娠(阴道流血少、一侧腹痛等,超声可鉴别)、葡萄胎(阴道流血、子宫大、血hCG高,超声有特征图像)鉴别。
一、先兆流产的定义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其本质是妊娠早期胚胎与子宫蜕膜之间剥离,导致少量出血并引发子宫收缩的一种妊娠早期异常情况。
二、临床表现相关指标及意义
阴道流血:阴道流血量一般较少,少于月经量,通过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如暗红色提示出血时间相对较长,血液在宫腔内停留较久;鲜红色可能提示出血较急、量相对多)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来判断病情变化。若阴道流血量增多,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
腹痛: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通过腹痛的程度、发作频率等来评估。腹痛程度较轻且发作不频繁时,可能经过适当处理有保胎成功的可能;若腹痛逐渐加剧、发作频繁,提示流产风险增加。
三、导致先兆流产的因素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的孕妇中都可能发生,但随着孕妇年龄增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增加,比如35岁以上孕妇发生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孕妇。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等,细菌毒素或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死亡而发生流产;孕妇患有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可致胎儿缺氧、缺血,引起流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本身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孕妇,孕期血糖波动大可能影响胚胎发育增加先兆流产风险。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可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宫腔粘连会使子宫容积减小,不利于胚胎生长。这类情况在有过宫腔手术史(如人工流产术、清宫术等)的女性中更易出现,因为宫腔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等问题。
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可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影响胚胎着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胚胎发育。对于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未规范治疗的孕妇,孕期若甲状腺功能控制不佳,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升高。
强烈应激: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精神刺激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内分泌失调,增加先兆流产风险。比如孕期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严重家庭纠纷等的孕妇,发生先兆流产的可能性增大。
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这种情况在男性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不良环境的人群中相对多见。
四、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到妊娠囊的位置、形态,胎心搏动情况等。正常妊娠在超声下可见宫腔内妊娠囊,囊内有胎芽及胎心搏动。若妊娠囊位置异常(如位于宫角等)、胎芽发育不良或胎心搏动消失等,可能提示先兆流产或不良妊娠结局。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超声检查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早孕期主要观察胚胎与子宫的关系等情况。
孕激素测定:测定血清孕激素水平,若孕激素水平较低,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增加先兆流产风险。一般来说,孕激素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则需警惕先兆流产可能,不同孕周对应的孕激素正常范围有差异,医生会结合孕周等综合判断。
五、与其他类似病症的鉴别
难免流产:难免流产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流血量增多,超过月经量,腹痛加剧,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而先兆流产宫颈口未开,这是两者的重要鉴别点。
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也会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症状,但异位妊娠多有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少、色暗红,腹痛常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破裂时表现为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晕厥、休克等。超声检查可协助鉴别,异位妊娠在宫腔内未发现妊娠囊,而在宫腔外(如输卵管等部位)发现妊娠囊或胚芽等。
葡萄胎:葡萄胎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有时可排出水泡样组织,子宫大小大于停经周数,血hCG水平异常升高。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内“落雪状”或“蜂窝状”图像,而先兆流产超声检查宫腔内可见正常妊娠相关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