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褥疮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包括准确评估分期、清洁换药、减压体位管理、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及促进愈合治疗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调整以促创面愈合,涵盖创面评估分期、清洁换药、减压体位、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及生长因子、生物敷料等促进愈合措施。
一、创面评估与分期
晚期褥疮首先要进行准确的创面评估与分期,根据褥疮的深度、范围等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创面是处于浅度溃疡期、深度溃疡期还是坏死溃疡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褥疮在治疗措施上会有所差异。
二、创面清洁与换药
1.清洁方法
使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液体对创面进行清洁,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分泌物等。生理盐水能够在不损伤新生组织的情况下清洁创面,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对于有感染迹象的创面,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清洗液,但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儿童患者在清洁创面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患儿不必要的疼痛和损伤,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耐受力相对较弱。
2.换药频率
根据创面的情况来确定换药频率。如果创面渗出较多,可能需要每天换药;如果渗出较少且创面相对稳定,可适当延长换药间隔。但一般来说,对于晚期褥疮,保持创面的清洁湿润环境有利于愈合,通常需要定期进行换药操作,维持创面的良好状态。
三、减压与体位管理
1.减压措施
使用气垫床、减压坐垫等设备来减轻身体受压部位的压力。气垫床可以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与床面的接触压力分布更均匀,减少局部持续受压。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是重要的减压措施,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加重皮肤损伤。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弹性减弱等原因,更需要注重减压措施的实施,因为老年患者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受压后更容易出现褥疮加重的情况。儿童患者同样需要注意体位管理,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尤其是骨骼突出部位,如臀部、肘部等。
2.体位选择
对于褥疮患者,可选择侧卧位、仰卧位等不同体位交替使用。侧卧位时要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避免压迫褥疮部位。仰卧位时可在腰部、足跟等部位适当垫软枕,减轻局部压力。
四、营养支持
1.营养需求
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饮食。蛋白质是创面修复的重要原料,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促进创面愈合,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创面愈合也有促进作用,可通过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和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来补充。矿物质中的锌等元素也参与创面的修复过程。
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更高,要确保其营养均衡,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饮食。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需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同时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2.特殊营养情况
如果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可能需要考虑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例如,对于严重消耗、不能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肠内营养制剂,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来支持创面愈合。
五、感染控制
1.感染监测
密切观察创面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感染迹象。定期进行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及时发现感染菌并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儿童患者感染后可能表现不典型,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其一般状况,如体温、精神状态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2.抗菌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如果创面有轻度感染,可局部使用抗菌敷料;如果感染较严重,可能需要全身使用抗菌药物。但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
六、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
1.生长因子应用
对于晚期褥疮,可考虑使用促进创面愈合的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能够刺激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创面的愈合过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创面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启动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血管生成等,从而加快创面的修复。
儿童患者使用生长因子时要谨慎,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用。
2.生物敷料使用
选择合适的生物敷料来覆盖创面,如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等。藻酸盐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够吸收创面渗出液,为创面创造湿性愈合环境,有利于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水胶体敷料则可以形成密闭的环境,促进创面愈合。不同类型的生物敷料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类型的褥疮创面,需要根据创面情况进行选择。
晚期褥疮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等进行个性化调整,以促进创面尽快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