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性和囊性乳腺结节在定义本质、影像学表现、性质临床意义、处理原则及不同人群特点上有差异。实性结节有良恶性,良性者可观察或手术,恶性需综合治疗;囊性结节良性多见,恶性少见,良性小无症状可观察,大或有症状可穿刺等,不同人群表现及应对不同,中老年女性恶性实性结节风险高,有乳腺病史人群需更密切监测。
一、定义与本质
实性乳腺结节:是由乳腺实质细胞异常增生等形成的固态肿块,其内部主要是固体的乳腺组织成分等。
囊性乳腺结节:是乳腺导管扩张形成含有液体的囊腔样结构,内部主要是液体成分。
二、影像学表现差异
超声表现
实性乳腺结节:超声下多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团块,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形态可规则或不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一般无明显液性暗区。例如,一些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
囊性乳腺结节:超声下可见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内部透声好,有的囊性结节内可能有分隔等情况。比如单纯的乳腺囊肿超声表现为典型的无回声区。
钼靶表现
实性乳腺结节:钼靶上可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其密度与周围乳腺组织有差异,边缘可能有毛刺或光滑等不同表现,对于一些恶性的实性结节可能会有微小钙化等表现。
囊性乳腺结节:钼靶上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透亮区,边界清楚,周围乳腺组织无明显异常改变。
三、性质与临床意义不同
实性乳腺结节
良性实性结节:如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一般生长缓慢,恶变风险较低。从组织学角度看,是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恶性实性结节:如乳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等,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可通过淋巴道、血道转移至其他部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内分泌因素(雌激素长期刺激等)。
囊性乳腺结节
良性囊性结节:单纯性乳腺囊肿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常见于育龄女性,一般预后较好,恶变风险极低。从病理上看,是乳腺导管扩张形成的良性病变。
恶性囊性结节:极少见,如囊性癌等,相对恶性实性结节来说较为罕见,但也需要引起重视进行鉴别诊断。
四、处理原则不同
实性乳腺结节
良性实性结节:如果是较小且无症状的纤维腺瘤等良性实性结节,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等监测其变化。对于有手术指征(如结节较大影响美观或有恶变倾向等)的良性实性结节可考虑手术切除。
恶性实性结节:一旦确诊为乳腺癌等恶性实性结节,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采取综合治疗,如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例如,早期乳腺癌可先手术切除肿瘤,然后根据情况进行辅助化疗等。
囊性乳腺结节
良性囊性结节:对于单纯性乳腺囊肿,如果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如果囊肿较大引起疼痛等症状或怀疑有其他异常,可考虑穿刺抽液等处理。对于一些因囊性增生等引起的囊性结节,可通过调整内分泌等方法进行干预,如对于月经紊乱等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情况,可调节月经周期等。
恶性囊性结节:如前所述极少见,一旦考虑为恶性,处理原则同恶性实性结节的综合治疗原则。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育龄女性
实性乳腺结节:育龄女性中纤维腺瘤等良性实性结节相对常见,此时要注意月经周期对乳腺结节的影响,一般月经前可能会有乳腺胀痛等不适,而纤维腺瘤一般月经周期对其大小影响不大。如果发现实性结节,要密切观察其变化,在备孕等特殊时期更要关注结节情况。
囊性乳腺结节:育龄女性内分泌波动较大,更容易出现囊性乳腺结节,如单纯性乳腺囊肿多与这个时期的内分泌紊乱有关。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心态,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少囊性结节相关症状的发生。
中老年女性
实性乳腺结节:中老年女性恶性实性结节的风险相对增加,如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所以中老年女性更要重视乳腺结节的筛查,定期进行乳腺钼靶等检查,对于发现的实性结节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穿刺活检等明确性质。
囊性乳腺结节:中老年女性的囊性乳腺结节相对育龄女性来说,恶变风险虽然低,但也需要关注,定期检查其变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有乳腺病史人群
实性乳腺结节:有乳腺良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乳腺纤维瘤病史,再次出现实性结节时,其恶变风险可能相对增加,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并且要考虑既往疾病对本次结节评估的影响,比如既往手术瘢痕等可能会影响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
囊性乳腺结节:有乳腺囊性增生等病史的人群,出现囊性结节的概率相对较高,要注意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囊性结节的变化情况,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等对囊性结节的影响,如避免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加重囊性增生相关症状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