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有不同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有轻度心悸、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其心电图特征是P-R间期延长且每个P波后均有相关QRS波群;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儿童症状可能不明显,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症状,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不同,有基础病史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
一、症状表现
1.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
对于大多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尤其是没有基础心脏疾病的年轻人,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这是因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传导速度只是轻度减慢,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的影响较小,所以患者通常不会感觉到明显的身体异常。例如,一些年轻的健康人在体检时发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自身并无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
然而,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在原有心脏疾病相关症状的基础上,由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存在而使心脏功能进一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较轻,症状可能也不典型。比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原本有活动后胸痛的症状,在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可能仍以活动后胸痛为主要表现,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关的症状不突出。
2.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的心悸感,这是因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房激动下传心室的时间相对延长,心脏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协调性稍有改变,患者可能能感觉到心脏跳动的节律或强度稍有不同,从而产生心悸。但这种心悸通常不严重,程度较轻。
还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有轻度的头晕,这是由于心脏传导速度减慢,心输出量可能会有轻度减少,导致脑部供血稍有不足,从而引起头晕,但一般头晕程度较轻,不影响正常的日常活动。
二、心电图特征表现
1.P-R间期延长
在心电图上,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特征是P-R间期延长。成人P-R间期超过0.20秒(老年人P-R间期超过0.21秒)。例如,正常的P-R间期通常在0.12-0.20秒之间,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超过这个正常上限。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当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结或房室束等部位的传导速度减慢,使得心房激动下传至心室的时间延长,表现为P-R间期的延长。
并且,P-R间期虽然延长,但每个P波后均有相关的QRS波群,这是与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区别点。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会出现P波不能下传心室的情况,即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而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所有的P波都能下传心室,只是下传时间延长。
三、不同人群的表现特点
1.儿童患者
儿童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若为先天性因素导致,可能在出生后即可发现。但由于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症状可能更不明显。例如,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仅在常规体检做心电图时发现P-R间期延长,而患儿本身可能没有明显的哭闹不安、喂养困难等表现。但如果是后天因素引起,如感染等导致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儿童可能会有一些非特异的表现,如精神稍差、活动耐力较前下降等,但这些表现容易被忽视,因为儿童的症状表达不如成人明确。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所以,即使是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部分老年患者可能会更容易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因为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心脏对传导速度的轻度改变更为敏感。例如,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能在活动后更容易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3.不同生活方式人群
对于长期sedentary(久坐)的人群,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由于本身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出现症状。因为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心脏对传导速度的轻度异常更为敏感。而对于经常进行适度体育锻炼的人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症状可能不明显或者较轻。例如,经常跑步锻炼的人发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可能仍能进行日常的跑步锻炼,但可能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后会出现轻度的心悸等不适。
4.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相关的风险。因为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脏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协调性改变,可能影响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平衡。冠心病患者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需要密切监测心脏情况,因为其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可能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略有增加。对于有心肌病病史的人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能需要更密切地观察心功能指标,如射血分数等的变化。



